總覺得大概從五六年前開始越來越感受到自己對於角色樣貌的審美疲勞,具體來說大概就是不再會對畫中美麗的臉感到心動。小時候可能會因為某個角色很美所以很喜歡,或是某張圖畫得很美所以想買,但漸漸的美麗的人或是圖在我的認知中被不斷降解成「畫風的呈現」
和角色魅力不再有絕對關聯。
連帶影響到有點感覺不到自己畫出來的人物美醜,只能知道自己畫的歪或正,在有人稱讚自己畫的人物美的時候感受到有點抽離。

也許不是那麼直接相關但我的心情有點像是,如果每個人的臉都可以因為畫技可行,在筆下修一修就變美的話,那這個世界上還會有醜的人嗎?這樣美還有價值嗎?

最近有點因為這樣的思維而感到疲勞
latest #13
後來發現要突破這樣的疲乏,會非常需要內容
也就是需要這個人物、或這個畫面中的故事
好像已經漸漸地無法因為某個東西很美而感到悸動
立即下載
墟🔥想睡七小時
2 days ago @Edit 2 days ago
不知道這是不是有些藝術家在能夠達到很純熟的技巧之後,就漸漸地轉向畫一些不是世俗定義的精美作品的原因
更加在意某種心境如何被紀錄下來,如何表現出感動的本身而不是某種形體
美固然很好
但要到「喜歡」的心情會需要更多形體之外的好感
反而是如果故事喜歡了、角色性格喜歡了
模樣也就順眼了
能懂有故事的角色會更加吸引人的感覺
我認為應該是故事會吸引人去探究這個人物的WHY,讓人物不是物而變成人
有的時候好的故事跟角色刻劃反而能讓人忽略人物的外觀
Ocelittle
Yesterday
我覺得這是一種大腦成熟的表現
簡單來說就是超越光看造型就覺得讚的階段了
e0224502: 好喜歡讓人物不是物而變成人的說法,沒錯就是這種感覺⋯⋯開始會需要更多維度的資訊量或是更有趣的表達手法而不只是某一個模樣雕磨到極致
Meowmeowball: 我也覺得是大腦開始考量越來越多事物的反應⋯⋯
但也有點懷念以前能因為看到一個單純美麗的角色而感到心動的感覺,現在已經越來越少那種心情了,所以特別珍惜可以真實帶給自己感動的作品
而且我認為故事會讓人的腦裡產生延展
若只是看了一幅很好看的圖,可能也只是當下覺得看
但是若看到一幅具有故事性的圖,會讓人忍不住在腦裡面延伸出更多的可能
會想著為什麼會是個這樣的圖,這裡面的人物可能經歷了什麼?以後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不禁在腦袋裡面補出相關的起承轉合,讓這個圖的印象停留在腦子裡更長的時間
e0224502: 這樣可以超越定格的作品真的非常好⋯⋯我也非常嚮往這樣的表達手法,總覺得有種可以卡在人的腦中的力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