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碼Нюма幸福的大頭針精靈 需要
6 days ago @Edit 6 days ago
#紐碼的筆記 #音樂
《音樂之戰:奪回二十世紀的古典音樂》因為章節分類是比較多元性質的,我閱讀的時間也很不穩定,所以只是撿起其中散落的內容當筆記,Reading Now.
https://images.plurk.com/5dCdCQige062JR57DAh0ym.jpg
主要在談論古典音樂在現代的式微,以及當代/現代古典音樂之傳播及發展不敵「經典」的原因。敘述風格不算很嚴肅,同時包含各領域的事例,結構相對鬆散跳躍,好處是生動淺白。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10
掰噗~
6 days ago
喔?
「如前所述,藝術與政治總是交互影響。......在二十世紀初,前衛派是為了對抗、推翻機構而成形;但是到了二十世紀後期,我們的機構透過在歐美舉辦音樂節與委託大型創作案支持前衛藝術。」
紐碼Нюма幸福的大頭針精靈
6 days ago @Edit 6 days ago
終結一切舞蹈的舞蹈: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
「尼金斯基打造完美的舞作,回應巴黎大眾對芭蕾舞納入更多性與暴力的渴望;史特拉汶斯基則為其譜曲,他聲稱最初的故事情節來自一個夢境,『我曾夢到一個異教儀式的場景,獲選獻祭的處女必須狂舞至死。』」

俄文標題的原意是《春之加冕》。
立即下載
紐碼Нюма幸福的大頭針精靈
6 days ago @Edit 6 days ago
無人能唱的歌:荀貝格《月光小丑》
首演樂評來自《柏林小型證券交易所報》:「......音樂中的未來主義,等同時康丁斯基的展覽。這是我們時代的悲傷文獻、是新興藝術的祈願,也是徒勞的無力者。音樂是一片不和諧的混沌......這種新藝術只有在未來主義者及其追隨者的療養院中才得以生存。」
紐碼Нюма幸福的大頭針精靈
6 days ago @Edit 6 days ago
「值得注意的是,兩位作曲家試圖利用《春之祭》與《月光小丑》的視覺及語言意象,重建無理智的原始狀態......視為等同於宇宙大霹靂的作品,因為音樂史通常被描述為朝著更高密度與複雜度前進的旅程......當音樂實驗在一九一二至一九一三年達到密度極致的和聲以及複雜的節奏——或者說,至少達到大多數樂迷再也無法辨識形式或發現美的程度時,古典音樂已經凝聚成接近熔融的前兆......。
紐碼Нюма幸福的大頭針精靈
6 days ago @Edit 6 days ago
一戰:

國家藉由音樂及其背後的歷史背景凝聚團結力量,戰後受創的歐洲,使音樂地位連帶受到影響,「......古典音樂及其前衛分子正在處理與戰爭的關係,而大眾則試圖接受各種條約所塑造的新世界,其中最知名的便是《凡爾賽條約》。此外,美國的勢力與藝術也注入歐洲文化。」
過渡期:控制(音樂)的必要性
墨索里尼、希特勒、史達林。
紐碼Нюма幸福的大頭針精靈
6 days ago @Edit 6 days ago
二戰:

納粹針對包含猶太人創作在內的文化產業,制定「墮落藝術」(Entartete Kunst)與「墮落音樂」(Entartete Musik),一種自我文化的肅清、扼殺與審查。

「德語形容詞『墮落的』(entartet)發明於十九世紀......由『遠離』(ent)與『類型』或『種類』(art)所組成。......這個陌生的詞可以用來指涉任何越界或不符合期望的事物,它令人反感,因為暗示著被形容的物體是變形、有缺陷的。同時,這個詞又比『遲鈍』、『畸形』和『病態』等還要含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