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影劇中的畫面

戴托羅:「本片的概念,是描寫不信任任何人的兩位男女如何相聚的過程。重點不是他們本身是多麼強悍的人,而是只要兩人團結,便能促成強大的力量。」

《環太平洋》就像許多觀眾喜愛的cult movie,即便存在不少缺陷,它的優點能蓋過所有缺點,只要你對作品有狂熱的愛。雖然機甲獵人打怪獸很熱血很紓壓,這部片會這麼觸動我,主要還是文本蘊藏的人性筆觸,講述了不分形式的愛與劫後重生的成長,鋼鐵之下有著柔軟的基調。

《環太平洋》:陽剛之下的陰性敘事,與非典型療傷系羅曼史
latest #10
尤其在陸續看了訪談和花絮後,得知女主角真子承載戴托羅的中心思想、導演談到如何著重女主角的主體性,以及讓深受創傷的男女主角,宛如將拼圖碎片拼湊完整的「互補」情誼…這也太浪漫、太陰性力量了吧!(自己講 )它當然不是什麼顛覆父權的文本(這也不是本片的重心),但種族和性別描寫平衡得宜,而且仔細挖掘,會發現有些設定其實走得很前面。
所以有了噗首這篇的誕生,與其說是影評,更像是一篇研究CP的小論文&獻給真子的情書(誤),畢竟對動漫、怪獸和sci-fi領域如數家珍的強者很多,不如就寫個人比較有感的面向。撰文的初衷,主要還是想記錄自己熱愛的心情,總之我很高興也很有成就感地完成這個浩大的工程

其他N刷的補充雜感:

☆重刷幾次電影才意識到,男女主角實際認識根本不到幾天吧!結果就變成同生共死的靈魂伴侶了,想想也是很鬧,也可以說是很命中注定式的浪漫啦… 沒關係drift compatible可以搞定一切

還有在這部架空未來的sci-fi,居然沒有一個角色使用智慧型手機?????比如科學組有緊急消息,不是用手機聯絡而是坐直升機狂衝基地,一整個莫名好笑 可是片中又有出現大頭對講機耶,所以是?????翻了一下官方小說和能找到的幕後花絮,貌似也沒有提到這部分的解釋(還是我眼殘漏了?)
立即下載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整體來說大愛電影原版很多很多,但Alexander C. Irvine的小說版本補充了一些角色的背景設定和心理描寫,有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還是很不錯的。像是我很愛真子原生家族是鑄劍師的設定,呼應Gipsy Danger加裝的屠獸劍,也映襯真子心性堅強如鋼鐵的特質。

比較可惜的是男女主角的感情描寫沒什麼火花,刪掉了幾段電影中的有愛互動,人物性格也有一些差異(Raleigh更憤世嫉俗、真子更內向守禮),無法說服我這兩人是soulmate。 讀過的同人文都寫得比官方小說有愛,直男作者寫的感情戲總有說不出的尬感,除非是像豆導這種心思細膩、懂得寫陰性敘事的人 反而電影的感情戲就有十足的chemistry,也比較喜歡兩位演員(Hunnam、凜子)對角色的詮釋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近期看到很多影片討論浪漫奇幻(Romantasy)風行的mating bond,殊不知10幾年前的sci-fi就在搞類似概念的drift compatible了,這種超犯規的設定難怪成為同人圈最愛 soulmate的另類新玩法(?)所以才說《環太平洋》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浪漫文本,在冷冰冰的sci-fi 大寫好萊塢套皮的日系羈絆純愛。

☆瀏覽評論時,常有人提到這部片的角色名字都走酷炫風,尤其是Stacker Pentecost根本是史上最酷的名字XDD 由於英語不是母語所以感覺不太出來,不過角色姓名的確不是英文常見人名。就這點而言,《環太平洋》果然是向動漫致敬的電影無誤,大家的名字都超酷又中二XDDD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I wanted somebody that could bring a lot of authority, but that you could feel the weight of the world on his shoulders.”豆導這樣形容Idris Elba和Pentecost此角,真的是這樣沒錯呢! Cancel the apocalypse speech絕對是影史最震撼的演講之一,每次看都超熱血

另外,最新一次重看時,才發現Pentecost壯烈犧牲前是直呼男主角名字Raleigh(在這之前一直是敬稱姓氏Mr. Becket),呼應了他所言,進入機甲獵人就放下軍階、協力作戰了。

Pacific Rim (2013) - Cancelling the Apocalypse Scene
☆原來Herc Hansen這個角色最初是為Ron Perlman所寫的,但後來豆導意識到如果Ron Perlman和Charlie Hunnam對手戲太多,會不小心變成《飆風不歸路》(Sons of Anarchy)2.0,所以之後另外替Perlman量身打造了怪獸黑市商人Hannibal Chau這個角色。

☆文章因為主題聚焦在男女主角,但其實《環太平洋》全員角色我都很愛(包括起初覺得戲份很擠的Hannibal Chau,這個角色越看越有趣,加上演員是Ron Perlman),元帥和真子、Hansen父子之間的親情好感動,科學組互動永遠有愛又萌。另外也覺得東西方元素揉雜的架空世界觀平衡不錯,不會像一些好萊塢電影加進亞洲元素就變得很尬。所以就算片中大家的日語和粵語發音整個霧煞煞,至少很有誠意啦!
☆雖然我喜歡人物互動的文戲勝過武戲(在多數影評中可能是unpopular opinion?),不過打怪獸的部分我還是很愛看的,Gipsy Danger用貨輪暴打怪獸超級紓壓,屠獸劍砍怪獸超級帥(真子的那句「家族のために」超燃 王道招式就要說日語)。

☆儘管我超級ship萊利 x 真子CP,還是要感謝豆導創造影史奇蹟,沒有強行讓男女主角走好萊塢式擁吻路線。結尾的盡在不言中是最美也最合適的狀態,比起冠上「愛情」的名義,輕碰額頭的心靈相通更動人。劇本重點是“They meet with their two empty pieces and connect almost like a puzzle",而不是“The two of them end up with each other”
☆雖然文內有附上連結,還是要分享這支超好看的影片。多數講解《環太平洋》的影片會聚焦在技術面研究或類型科普,而若要解析戴托羅電影的服裝,大部分會選擇《腥紅山莊》等時代劇。因此像以下以服裝為切入點、認真分析《環太平洋》文本的影片算是異數。

影片談到《環太平洋》是商業鉅片的典範,在滿足觀眾的娛樂需求時,仍具備支撐電影最重要的骨幹:敘事的完善。戴托羅無意讓電影成為軍事宣傳片,強調群體合作的精神主旨,因此不論是角色的稱呼或是服裝設計,都避免實質的軍銜稱謂或形制統一的軍服。而是讓服裝在符合末日幻想的風格之餘,又能呈現不同角色的特質與多元化精神,低調中保有十足的美觀。

Pacific Rim: What Makes the Costumes So Great? | Beh...
☆想到豆導曾和別的作者合寫小說,如果可以,能請豆導抽空斜槓把《環太平洋》續集的初稿改寫成小說嗎?實在很想看他口中「時空悖論」和真子大展身手的版本,不要讓隨便賜死系列靈魂人物的中國同人版(?)成定局啦

☆補上舊的分享串

@fish_ivy - #影劇隨感 【《環太平洋》(Pacific Rim,2013):豆豆龍導的機甲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