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覺得雨穴是溫柔療癒系作者,這本看完也覺得依然是的。他的作品裡面比起「謎」更在乎「人」。人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人並不是鋪陳一個「謎」的元素,人才是謎的主體,是因為人有生命與情感才衍生出謎。《変な家》、《変な絵》和這次的《変な地図》都沒有脫離這個核心。
就解謎而言,這是他截至目前為止風格最不雨穴的一本書。過去無論是YouTube 影片還是書籍多半都以接近安樂椅偵探式的模式分析平面照片/圖片/音檔等,借助網路的資料力量推導出一個結論。這次是栗原的青年時代的故事,地圖連結的是土地,土地/地形本身埋藏著的秘密影響了人的生活,進而串連起人們的命運。22歲的栗原必須走上那塊土地,才能解開祖母當年遺留的謎。
也就是說,期待傳統雨穴創作模式的人可能會很驚訝這是一本比較本格派模式的書。角色是接二連三以真實樣貌出現的,沒有人躲在螢幕或電話線後方,推理的方式也是實際造訪地圖上的位置。
但雨穴作品裡的核心讓我確信他是擁有自己的明確社會價值觀的作者。比起「謎」的風格他更在乎呈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