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忙之中抽空去看了電影《國寶》 從宣布影視化那一刻等到現在臺灣終於上映(喜極而泣)好看!大推!!!拜託有空務必去看~ 改編最怕的就是毀原著,電影雖然刪減了很多細節,也稍微轉移了敘事的重心,但形體還在,而且情節緊湊畫面極美~ 尤其是歌舞伎演出的橋段,這真的就是文字很難表達出的畫面了。電影聲光加鏡頭切換,表情動作等細節堆疊出的意象和張力,非常扣人心弦 雖然故事被簡化滿多的(畢竟要濃縮成三小時的劇本),不過整體而言是成功的改編,演員也演得很到位,完全值得進電影院,也只有大螢幕能夠有如此震撼的視覺效果了~
latest #6
如果硬要小抱怨的話,只是覺得導演為了把原著改成三個小時的作品(有看到消息說本來是想拍更長的),確實犧牲了很多細節,換言之某些角色就被迫變得比較扁平。比如師母,就變成是為了強化對立和衝突的功能性角色(從一開始就為了確保親生兒子的地位而排斥男主角),反而把原著中,一個女性角色的複雜性(身為一個母親、一個專業的歌舞伎演員的妻子/事業協助者、一個女人等的多重身份)簡化為只剩下母親。個人覺得有點可惜,因為日本文學中其實最有趣的部分,經常是這些看似配角的女性,實際上並不樣版,反而充滿能動性,且比男性角色更為開放。
另外就是,黑道身世這條線除了開頭以外,後面沒有收。雖然原著中著墨也不多,但幾次的劇情都是有點重要的轉折點。電影畢竟濃縮過,這條線就被淡化了。
最後就是「孤獨」的詮釋。追求技藝到了一個境界,沒有其他人到得了的地方,往往就是孤獨。電影裡體現為對於藝術的癡迷與執念,到最後在獲得最高成就的舞台雪景裡做出了「真是美麗啊」的嘆息(電影畫面這裡是真的很美,完美的高潮ending)。但原著裡的孤獨感其實非常的強烈,而且是一路堆疊,尤其是失去與他旗鼓相當的好基友兄弟之後,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只剩自己,那種無人理解的寂寞。
立即下載
小說中,後期反覆出現男主角強調他在追求某種「畫面」,但身旁完全沒人理解他的意思。印象中(畢竟幾年前看的了細節不確定)小說的結尾是主角終於獲得了政府認定的「人間國寶」的最高榮譽,眾人在替他慶祝,而他獨自離開,走入下雪的夜色裡,在飄飛的雪景裡,他看到了他理想的畫面,找到了那個無人理解只有他自己明白的境界。圍繞著他大肆慶祝他的頭銜與成就的人們,與獨自走入雪地裡的主角,文字很平淡,但造成的衝擊萬分強烈
也許這就是電影和文字,不同媒介不同表述方式不同受眾而產生的不同演繹方式和效果吧(?)電影最主要的優勢在於畫面,這句很像廢話,不過那種簡單一個畫面和動作就能表達出的情感厚度,以及分割跳躍鏡頭的敘事方式,真的還是文字很難做到的。而文字,相反在於精密與複雜敘述,強項不在於情感的觸動與衝擊,而是累積與反覆咀嚼之後,發自內心的強烈反思性。
不過總的來說,電影還是很好看,推推推大推!雖然片長三個小時,但毫無冷場,敘事流暢畫面極美,有空務必去看啊~不會後悔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