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怎麼會有五星級的「廚餘」?隨手翻了一下,發現照片拍得很漂亮,還附有食譜(重點),於是借回去閱讀。
這本書紀錄了作者在畢業後來到美國,從廚藝學校開始,到餐廳打工換餐,成為上流社會人士的私廚,最終成為好萊塢食品造型師,一段有笑有淚的追夢人生。
而一開始吸引我的的食譜,是依作者的故事所收錄的「回憶」,好笑的是有一段故事提到她的雇主是個瘋狂的愛狗人士,不惜花費重金,找了聽都沒聽過的秘方,就為了幫狗狗延緩關節老化。而那段故事的末尾,就收錄了當時的狗食配方XD
食物造型師,也稱作食品美術,簡單來說負責讓食物能夠「上相」的職業。從平面的美食DM,到勾人食慾的宣傳影片,再到各類不同背景設定的電影的食物設計與擺設,這些都是食物造型師的工作範疇。
且為了因應拍攝需要,他們需要作出拍攝一整天也不融化的冰淇淋、對蛋過敏者也能享用的爆漿荷包蛋、不會有食物中毒疑慮的生蠔、專門用來爆破的蛋糕等等。無論生的、熟的,看過的、沒看過的,只要電影有需要,食物造型師就要使命必達。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確實未曾想過,每一部電影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有食物的場景,要怎麼還原作品中的特殊食物(例如哈利波特)?或是中古世紀的餐桌該擺些什麼料理,是平民、商人、還是皇宮貴族?科幻片的超科技料理又該如何做出呢?
食物在一部電影中佔比也許微乎其微,但卻可以幫助演員入戲、幫助導演架構整個世界觀。
但這些食物在拍攝後去了哪裡?五星級廚餘終於在此點題。
因為長時間拍攝、高溫的燈光,加上沒有適當的保存環境,這些食物通常在拍攝後進入了廚餘桶。甚至有時為了拍攝重複場景,準備幾十份餐點都是必要的,好一點就是被演員吃下去,壞一點就是被翻到地上,或者像那個被炸得支離破碎的蛋糕。在好萊塢導演與名演員的加持下,就算是廚餘也是「五星級」。
貧苦人家奢望的溫飽,卻是富人不需要的廚餘,於是作者聯合了其他食物造型師,發起了回饋社會的計畫,用拍攝剩餘的食材教導社會邊緣人做菜,讓其能有一技之長,並將料理分送給弱勢享用。
這本書紀錄了圍繞料理而發生的各種人情冷暖,而作者在序中寫到:這本書更像一本「八卦飲食文學」。裡頭的故事十分精彩,文句也易於閱讀,又有賞心悅目的圖片可看, 推薦大家在閒暇之餘也來「品嚐」一下這有趣的「五星級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