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AROSE
2 days ago
因為生病加上各種雜事堆積,還沒追到最新,但不小心刷到剪輯跟討論都在說富貴被喊少師,然後劇播之前把富貴當少師擬人的各種剪輯又瘋狂了起來,感覺水仙真的好香啊... 花開富貴還是富貴花都好吃!
掰噗~
2 days ago
(p-mmm)
BARAROSE
2 days ago
然後今天有幸跟專門教過表演藝術的朋友聊一聊,稍微確認了一下自己對表演藝術的理解沒有過於偏頗。如先前所言,確實是要先判斷到底是何種型態的表演,是舞台劇?是電視劇?還是電影?不同的載體能呈現給觀眾的表演型態是有差異的,這也是演員的差異性所在。舞台劇演員所具備的條件不等同於電視劇,也不等同於電影,甚至要說廣播劇的演員也不一樣。
BARAROSE
2 days ago
對應的形式有其需要與想要表現的手法,這不是一些被長期同質化的東西餵養出來的觀眾能理解的,本來以為是美學教育的基礎,但聊過之後發現這種基礎並沒有被落實到所有人身上,所以也就變成了是外行人看熱鬧的笑話。雖然聲音很大,但不代表他們是正確的
話雖如此也並非要樹立什麼新型態的權威,畢竟百花齊放永遠是藝術最大的公約數,主流也不代表權威,更困難的是,表演者與觀看者之間的默契常常是有衝突的。表演的人不會百分之百知道觀看的人真正想要看見的東西,他們只能以自己的視角去揣摩應該如何展現。
立即下載
BARAROSE
2 days ago
所以最糟糕的情況是,表演者以自己的專業立場做出了最符合當下所有條件下最適當的、最合乎效果的演繹,但卻不被觀賞者買單。這種情形往往是表演者受傷居多,多數的表演者是會反省的,因為主動傳遞的一方在未達成目時會想辦法檢討,而觀賞者的素質卻是表演者成長的關鍵要素之一,能單純被觀賞者喜愛是幸事,但能被觀賞者看懂他呈現的手法卻如遇知音,也是可遇不可求。高山流水也得有人欣賞,否則終是難以成名。
BARAROSE
2 days ago @Edit 2 days ago
總之聊了一堆奇怪的東西,大致上的理解跟他們專業角度是差不多的,還好那些說詞都不是真實的專業意見,不然真的會以為自己藝術史白念了,對藝術相關領域的理解都成垃圾了。領域各有精通差異,但共同之處還是有的,而比起這個,也要警惕各領域雖然流派眾多,但也有很多不合理的意見,海納百川也要定期處理海洋汙染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