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DarkAsk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紀錄]俄國的民間故事研究者契斯妥夫在為孫子念日本民間故事「浦島太郎」時,發現孫子在聽到浦島訪問龍宮以及描述龍宮美景的部分時,完全沒有興趣,似乎在等待什麼。
當他問孫子在想什麼時,「他什麼時候要跟那個傢伙打?」孫子這麼回答,原來孫子在期待「英雄」浦島打敗「怪物」龍王的場面。
對於俄國的小孩子來說,「他們無法了解故事中的主人翁既不和龍王打仗,也不和故事中的龍王女兒結婚的這種結局」。
同樣地,德國的民間故事研究者雷利也認為「日本的民間故事結尾,多半偏偏就是沒有結婚的場面」。他特別提到「偏偏就是」,是因為歐洲的故事多半會描述一連串的冒險事蹟、破解魔法,直到最後求婚成功做為結局。
—河合隼雄《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
#Book
#Folk
latest #23
☀朝狐☀
3 days ago
真虧你能來到這裡啊,浦島,接下來就由我龍宮城的乙姬來當你的對手
DarkAsk
3 days ago
在一個人建立自我的最初階段,正像是許多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所描述的一般,呈現渾沌的狀態,也就是意識和無意識之間尚沒有分離清楚的狀態。自古以來就有的圓形蛇圖騰正是象徵著這種狀態。⋯
在這個沒有分化的全體性混沌之中,當自我的幼芽要萌發的時候,世界則以太母的姿態顯現。⋯
對於剛萌芽的虛弱自我而言,世界既如同養育自我的母親,卻又像是一個可怕的母親,很可能吞噬剛萌芽的自己,讓自己退回到混沌的狀態,因此對於太母的形象也產生正面和負面的認知。⋯
在這樣的太母之中孕育的自我,在下一個階段將體驗到天與地、父與母、光明和黑暗、晝和夜的分離。⋯
在這個階段之前用創世神話來表達意識的發展,自此之後則開始用英雄神話來表示。
純夜夜夜夜◕ ◡ ◕
3 days ago
這孫子的名字是不是叫魯夫
立即下載
nights.T<飛行妖怪>
3 days ago
人生又不是只有結婚生小孩組家庭一條路走,真是觀念僵化
KALES.
3 days ago
「我對劇情不感興趣,告訴我打什麼怪?掉什麼寶就好」......
icecream風聆
3 days ago
這點很有趣,日本的民間故事真的對結婚著墨不多(雖然也有類似毛衣女類型的傳說,但這就不太符合在家-離家-返家的冒險型故事),但中國古代這種經歷冒險後跟女主角(公主、仙子)結婚的就很多。
民間故事是會流傳影響的,東亞圈裡很多都受到中國影響,但日本在這件事上比較少,或許有一些文化上的原因?(思)
就不知道漢化影響更多的韓國是否也有這種情況?
DarkAsk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memes3x2
: 或者該說,在日本民間故事中常常隱晦地表示共同渡過一段時間,而沒有明確地表達出兩者有結婚的事實,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結婚的記述,不過在許多故事中,結婚並不是故事的「結局」,而是故事中的一個「過程」或是「轉折」,通常用以鋪陳後述故事,而不是將結婚當作是故事最終穩定的結束狀態。
例如說在「鶴妻/白鶴報恩」故事中,雖然有結婚,但故事繼續發展下去,最後卻是以白鶴的離去告終。
@DarkAsk - [雜談]因為男人沒有來偷看,事業順風順水的鶴。 男があまりに覗きに来ないので事業が...
Trump
3 days ago
US Christians live in persistent optimism. We know we don't get to win until Jesus returns.
But then?
Heaven on earth forever.
Trump
3 days ago
DarkAsk
: But our new Marxist religion shaping stories to demand a justice based ending. Especially for women to be free of marriage, child bearing.
宵藍☆果醬撲滿
3 days ago
會不會跟日本平安時代流行訪妻婚有關?
啊嗚封狼
3 days ago
民族性的話題之外,我倒是想到之前有小男生的家長跟我反映,說念我寫的童書唸到裡面大人夫妻吵架的段落,小男生很急切的想知道「最後誰打贏」
pipi Θώθ 🦅
3 days ago
一種"取得獎賞"的概念?
Ἐσκός@貓咪大戰車
3 days ago
歐洲應該是騎士文學影響之後才有這種風格?
希臘有點類似娶妻難題的神話都是更著重在英雄試煉和王權部分
Beetle
3 days ago
嫁夫難題也一樣辛苦(看向賽姬)
加魯魯☆先回去送貨
說
3 days ago
英雄主義?
DarkAsk
3 days ago
TrumpGoldenEraAmerica
: 很遺憾我並未特別讀過馬克思主義下所塑造的民間故事,但就我理解,馬克思主義沒有將婚姻從女性剝離,只是認為其有選擇的自由,但並非不需要的。
或許可以從《Private Property in the Family and the Origin of the State》一書的角度來討論,但在這之前我需要再讀一些資料。
DarkAsk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memes3x2
:
deepwumi
: 書中提出這樣討論:
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指出,當大人把民間故事「童話化」到時候,可能會因為考慮到聽故事的是小孩子,或者是受到儒家的影響,會刻意的把結婚的部分省略。
然而後面又說,但在許多故事中有壞人或狡猾之人得利的情節,或是許多如過度血腥之類兒童不宜的描述,因此也不見得就是因為這樣的理由。
icecream風聆
2 days ago
在想這部分或許有民族差異⋯⋯
對日本不熟,但(表面)崇尚儒家的中國,民間童話的殘忍度似乎有不少向西方看齊的!虎姑婆啃手指、干將莫邪砍人頭,其他像是水鬼抓交替、妖怪吃人,要是跟歷史有關的忠孝節義(?)故事就更多殘忍情節⋯⋯裡頭某個程度跟西方想嚇唬、喝止小孩子「不要做某些事」的理由很像。
感覺民間故事一直沒在客氣XD 而且大人小孩尤其愛聽這種刺激的,結婚的、偷情、洗澡偷人家衣服的⋯⋯所以覺得「因為儒家影響所以調整給小孩讀的故事情節」這點似乎在中國的程度不是那麼多,但日本卻有?
(或許也是近百年來才愈來愈「和諧」,更早以前連「兒童」這個觀念都不一定完整,大多視為「較小的大人」看待)
但就學者所說,聽起來日本在這部分反而比較隱晦,這感覺很有趣?
DarkAsk
2 days ago
eska_
: 我想想要怎麼說,我覺得這段強調的並不是故事的重點放在哪些橋段上,而是「故事怎麼收尾」,許多故事都結束在「從此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成為一種慣例的結束方式。
英雄試煉與王權的轉換過程是故事的主軸,但在說完這些故事後,似乎總是會以一個婚姻來當作最終的結局,好像最後成為家庭是最完整、最穩固的狀態,把成立家庭當作是英雄旅程最終的回歸。
DarkAsk
Yesterday
memes3x2
: 所謂的「喝止不要做某事」,在人類學中,神話與民間故事被認為有很強的「禁忌(Taboo)」意味,透過一個乍聽很魔幻的故事,來警醒人們不要去做某些事,以避免可怕的後果。例如說水鬼抓交替是提醒人避免靠近水邊失足,《遠夜物語拾遺》中取油鬼是警告小孩不要在夜晚獨自亂跑等等,在各部落的原始傳說中有許多乍看莫名其妙的禁忌,例如泰雅族在打獵時如果一直踢到地上的障礙物,就必須立刻停止狩獵打道回府。
也許我們可以認為故事中的每個情節都是有其用意所編造出來的,只是我們現代人不見得能理解。
エオルゼアの冒険者
Yesterday
為什麼要跟龍王戰鬥,西方孩子認為龍預設就是邪惡嗎?但是浦島太郎故事就沒有這樣設定,或許該跟小孩解釋一下
DarkAsk
Yesterday
@Edit Yesterday
在《日本書紀》的記載中,浦島子並不是乘坐烏龜來到龍宮遇到乙姬,而是烏龜本身即是由乙姬所化,在看到這個情況下,龍王暴怒與浦島子發生戰鬥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喂)
@DarkAsk - [雜談]為什麼看個日本綜藝節目內容是在講浦島太郎傳說的考據...。 跑到丹後去,還...
《日本書紀》「卷第十四」。
秋七月。丹波國餘社郡管川人水江浦嶋子乘舟而釣。遂得大龜。便化爲女。於是浦嶋子感以爲婦。相逐入海。到蓬莱山歴覩仙衆。語在別卷。
啊嗚封狼
Yesterday
>>在看到這個情況下,龍王暴怒與浦島子發生戰鬥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忽然錢塘君化XDDDDD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