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a
6 days ago @Edit 6 days ago
無視專業評估、沒有詳細規劃的政策有多糟糕,看蔣市府強拆公館圓環直接填平地下公車專用道後續發生多少荒謬的事就知道了。
然後拿進公館的羅斯福路監測影像說沒塞車的,我會懷疑對方有沒有真的走那個路口——因為蔣市府在十月弄了非常多的紅燈控流,導致車很容易塞在前後路段(萬隆、台大後面那段),把公車路網打開,如果同號公車連兩三班卡在這個路段,尤其台大那邊,就是這種。
也有公車業者說他們沒有減班——對,也許,現況只是從過去快速通過地下公車專用道,現在在上面多個5分10分,來回一趟增加的時間再加倍,原來的車距等不到車,原本車距密集的公車等待時間拉長,體感上當然像減班啊。
10月中我就放棄了,後來又新增的各種規則有什麼正負影響我沒在看了——反正不會有以前公車走地下道的速度了。
Only plurker's friends can respond
我到現在都不能接受公館圓環的公車地下道居然沒有經過試行封閉評估車流就直接倒下去填平⋯⋯
公館圓環拆遷前就會塞車,要說交通順暢我會懷疑是不是在說公車專用道地下那一段而已——畢竟以前如果在公館塞,公車排到差不多往地下公車專用道後就會順,那條有非常重要的疏流作用。
然後填平地下道前後,公車卡住的路段在我的認知裡是不一樣的。
把塞車的講清楚一點好了,不過是公車視點。
公館圓環和地下公車專用道被填平之前:
*萬隆往公館和台大周邊路段不怎麼塞,車輛慢下來(塞車)通常是在公館商業區這段,主因就是這段車多人多,但會在圓環方向分流,所以公車進地下道後就順暢直行到下一個紅燈或站牌,其他車輛就在圓環繞繞繞出去。
*基隆路和水源快速道路:看路線不一定直接相關,但這種路線要塞通常是塞在上一個分界區,譬如最卡的會是松山信義區段,從那邊車速慢到靠近公館,車速就會開始正常。那個時候是,看到公館界線會鬆一口氣,因為這段路終於有正常車速了。
公館圓環開拆+填平公車專用道後:
* 各種大塞小塞,最誇張的一次是進公館前到羅斯福路塞到新北市大坪林,真的堪稱十年以上沒見過這種程度。
→也不要用什麼工程初期難免,這就是做事前沒規劃好才會造成這種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