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會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精英,精英可能移民或是創業,甚至打從羊水時期就財富自由,其他精英去利多、有名望的行業或公司。
剩下一大群「中庸之才」,怎麼合作和管理,誘導或教育員工和主管,制度風氣完善健康,讓企業利益最大化。
不是藉著壓榨成本,這才是我認為企業該去思考,不是對所有事膝反彈去應對。
既然是經營者,撐過創業高風險,就應該要有存續思維和社會責任,落實到行動。
但這些在台灣,可能是奢侈的、高尚的德行。
周休三日即便沒過,通過機率不高,也應該反思總是名列前矛的高工時,過度壓榨的工作絕對非長遠之道。
但更多我和朋友的經驗是:人見不得別人閒,也見不得人好。
老闆要開額外會
主管要塞工作來
爸媽要催快結婚
親友要問生小孩
華人是由不得你休息、喘息、靜置的時刻。
受不了去外國的朋友大多都是這些因為世俗眼光、職場文化、重視生活品質。
與其說討厭台灣,他們更受不了高語境文化、愛男社會、私人空間、KPI和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