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偃住韶州雲門山光泰禪院,後唐長興元年930以 後,大振禪風,因取其山名宗。
2雲門文偃的得法弟子中,法系較為興盛的是德山 緣密、雙泉師寬、香林澄遠、洞山守初等。 雲門弟子中最上首者為香林澄遠,接引學人完全繼承了雲門風格。
3香林澄遠下有智門光祚,光祚門下得法者甚眾,有雪竇重顯等。
雪竇重顯大振宗風,中興雲門,使雲門宗在北宋盛極一時,同時也開始與其他宗派相融合。
4雲門 宗通過香林一係而延續到了南宋。到了元初,其法脈遂湮沒無聞。
一宗法脈僅延續了二百年,這主要是由於其機鋒險絕,不容擬議,無路可通,非上等根機者難以悟入的緣故。
5雲門宗宗風陡峻,以簡潔明快、不可擬議的手法破除參禪者 的執著,返觀自心。雲門宗既不像臨濟宗那樣 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樣丁寧綿密,而是以激烈的言辭,指點迷津,剿絕情識妄想。
6《五家宗旨纂要》:“雲門宗風,出語高古,迥異尋常……超脫意言,不留情見。”《人天眼目》卷2:“雲門 宗旨,絕斷眾流,不容擬議,凡聖無路,情解不通……孤危聳峻。”“藏身北斗星中,獨步東山水上。
端明顧鑑,不犯毫芒。格外縱擒,言前定奪,
7直是劍鋒有路, 鐵壁無門。打翻路布葛藤,剪卻常情見解,烈焰寧容湊泊,迅雷不及思量。
8”雲門曾作頌示學人:“雲門聳峻白雲低,水急游魚不敢棲。入戶已知來見解,何勞再舉 轢中泥。” 充分錶現了雲門聳峻、機用迅疾、 不容擬議的特性。
9禪林往往以“雲門天子”、“雲門一曲”表示雲門宗風。
雲門曲原為華夏古曲,曲調艱深,歌者難詠唱,聞者難領受,禪林中遂用來轉指難於理解的雲門宗風。
10雲門宗接化學人,猶如天子的詔敕,一次即決定萬機,不得再問再應,令人毫無猶豫之餘地,因而又有“雲門天 子”之稱。
11 雲門宗的要義與精華集中體現於“雲門三句”。
文偃曾示眾:“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世緣,作么生承當?”眾人無對,遂自答:“一鏃破三關。” “
函蓋乾坤”指絕對真理遍布天地之間,涵蓋整個宇宙;
“目機銖兩”指師家為斷除學人煩惱妄想,超越語言文字,促使學人內心頓悟; “不涉世緣”,指師家應機說法,施行活潑無礙的化導。
12後來雲門法嗣德山緣密汲取雲門三句的精髓,改其語為“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禪林或稱為德山三句。
13 由於它廣為雲門宗人所用,在更多情況下仍被稱為雲門三句,並被譽為“雲門劍”、“吹毛劍”。
14對“雲門三句”的內涵,
呂諫先生以 法眼文益的《宗門十規論》“韶陽則函蓋截流”為出發點,從理事關係上來加以說明,
認為雲門三句中,重要的是前兩句,即涵蓋乾坤、截斷眾流,指出雲門將涵蓋 喻為理,將截流喻為事,“作為理是普遍的,合天蓋地;從每一事上看,即如截流只是一個斷面,因此,理就是整個,事就是斷面”。《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245頁。
15 而 實際上,正如有的論者所指出的那樣:“雲門三句是一個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對於雲門宗來說,雲門三句是沒有主次之分的。對於理解雲門宗的禪學思想與參禪方 法,雲門三句的每一句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