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宗指出,
【1】大道觸目現前,參禪者卻捨此他求,殊不知“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真如佛性如同滿月,乾坤六合都沐浴著它的光芒,條條大路都通達了悟之境。
【2】“八萬四千深法門,門門有路超乾坤。如 何個個踏不著?只為蜈蚣太多腳。
不唯多腳亦多口,釘嘴鐵舌徒增醜。
拈椎豎拂泥洗泥,揚眉瞬目籠中雞。
要知佛祖不到處,門掩落花春鳥啼。”
只要悟入任何一則法門,都可立地成佛。
【3】可人們偏不腳踏實地,心神散逸,利舌巧口,沉醉於禪機問答,以致於不得其門而入。殊不知佛祖難到的禪悟極境,是“門掩落花春鳥啼”的靜謐內斂、生機遠出的內證境界。
【4】因此,雲門感嘆:“世界與麼廣闊,為甚麼鐘聲裡披七條?” 世界廣袤空闊,參禪者要沐浴自然的靈光,挹取天地的清芬,洗滌塵襟。
【5】如果只是在晨鐘暮鼓裡披衣枯坐,求佛求法,昧卻了眼前的大好景色,就與大道當面蹉過。
【6】雲門還舉雪峰“盡大地是爾”、洛浦“一 塵才起,大地全收,一毛頭師子全身總是”示眾,要學人反復思量,日久月深,自然有悟入的門徑。
【7】雲門宗的總體思想,是“建立在華嚴宗關於'道'的遍在性上:理在事事,事事具理”。
【8】它實質上也是強調了一種 普遍性,一粒塵埃中包含了整個大地,因此一粒塵埃也完滿具足,合天蓋地,毫無欠缺。
【9】在這個意 義上,雲門宗指出,“滿目是青山”即是“一塵” 。
基於一塵含容大地的理念,雲門宗在生活中時時提持一多相即的禪機。
【10】 雲門在眾人搬柴時,拈出一片拋下說:
“一大藏教,只說這個。”他還詢問飯頭僧米籮里有多少只“達摩眼睛” ,
問刈茅僧“刈得幾個祖師”
,問摘茶僧“摘得幾個達摩” ,
時時刻刻提撕佛法遍在、一多相即的至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