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因此,雲門宗主張縱身煩惱之流,“十字街頭鬧浩浩地,聲色裡坐臥去,三家村里,盈衢塞路,荊棘裡游戲去” ,
“但向街頭市尾、屠兒魁劊、地獄鑊湯處會取” ,
“美玉藏頑石,蓮華出淤泥。須知煩惱處,悟得即菩提” 。
26雲門宗將玄妙莫測的佛祖境界, 置放於山山水水、行住坐臥之中,指向了一切現成、本來無事的詩禪感悟。
27 世尊初生時,指天指地,宣稱“天上天下,唯我獨 尊”,
雲門說:“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卻,貴圖天下太平。” 《五燈》卷15 《文偃》之所以要打殺佛祖,就是因為人佛無二,不可無事生非,設置一個外在於自性的佛祖。
28雲門宗主張,對聖境、佛祖都不可留戀: “黃金地上,具眼者未肯安居。荊棘林中,本分底留伊不得” 同上卷16《慧海》 ,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己靈猶不重,佛祖為何人” 《古尊宿》卷18《褒貶句》 。從對聖境、佛祖的迷戀中轉身而出,回歸於日常的平凡世界,才是了悟。
29牛頭未見四祖時是“富貴多賓客”,既見之後則“貧窮絕往還”,再也不留戀粘滯於聖境。
“ “鐘聲清,鼓聲 響,早晚相聞休妄想” ,一旦了悟,則自己就是佛祖。
30 與此同時,雲門宗運用金剛般若,隨說隨掃,進一步指出,連了悟的意念都不能有,否則又會陷於新的迷執。
31 雲門指出,“人人自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昏昏” ,自性光明燦爛,但如果把它視為對象而生起執著,眼前又會一團漆黑,無從看出它的光明:“黃梅席上數如麻,句裡呈機事可嗟。直是本來無一物,青天白日被雲 遮” 。 說了個“本來無一物”,仍如同陰雲晦霧,將青天白日般的自性障蔽。
說了個“本來無一物”,仍如同陰雲晦霧,將青天白日般的自性障蔽。因此,不僅對聖境要“放下”,對“放下”也要放下。
32《五燈》卷16《望仙宗》:“你等諸人,還肯放下 麼?若不放下,且擔取去。”以“無事”掃除有事,既掃除之後,連“無事”的本身也要掃除,否則說個“無事”,“早是多事了也”
33若沖詩云: 碧落靜無雲,秋空明有月。長江瑩如練,清 風來不歇。
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悅。
34 詩中流露了無事恬淡充滿法喜的心情,但他剛一吟完,又擔心聽者心生耽著,便立即予以掃除說:
35“適來道個清風明月,猶是建 化門中事”,並指出,真正的得道之人的心境,是“閒來石上觀流水,欲洗禪衣未有塵” ,是連“無事”的悟心都自然而然地脫落了的純乎天運的自在自為。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早安

順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