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益悟道機緣中,知性的努力臻於極限,山窮水盡之際,驀地透露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絕好消息,這時桂琛才告訴他若論佛 法,一切現成。 一切現成”成了法眼宗宗風顯明的特色。
2文益在《宗門十規論》中,對溈仰、臨濟、曹洞、雲門諸宗都有論列,但對自己的宗風則付闕如,呂諫先生說:“他文益的《十規論》第五段中說,'大凡佛祖之宗,具理具事…… 應該理事相資,還同目足',也是與其余宗派相同主張理事
圓融的,認為二者如同目與足 的關係,應該互相協同。從他的門庭設施來看,可以說是'一切現成',也就是說,理事圓融並非人為安排,而本來就是如此,所以他們的宗眼就是'現成' 。” 《
3杜繼文先生也指出:“法眼倡導的'一切見成',就是建立在這種唯識觀和理事論的基礎上”。 與“一切現成”相聯繫的禪學感悟是“本來現成”,它是“一切現成”的基礎。在禪宗史上,較早地提出本來現成觀點的是神照本如。
他所作的開悟詩說: “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 《五燈》卷6《本如》佛性本來現成,只需頓悟而不可思量計較。
4一切現成”側重真如本體的遍在性,“本來現成”側重禪悟主體佛性的原本自足。
法眼宗 對“本來現成”也殊多感悟。 “如何是諸佛玄旨?”“是汝也有。” 《文益》佛 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佛。 佛要眾生做,眾生本是佛。
“如何是諸聖密密處?” “卻須會取自己。” 《玄則》自己也有密密處,與諸聖無別。
“如何是 佛?”“汝是行腳僧。” 《智依》開悟時即歸家穩坐,等同於佛;未悟 時,離家流浪,落入知見荒草。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