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禪宗五家七宗都重視教外別傳,同時對佛教經典也給予了充分的注意。
從法眼宗的禪修實踐來看,法眼宗對經典最為看重,並擅於熔鑄經典義理而形成自己的宗風特色。
2五家七宗中,其他諸宗多是以開創者弘法之地來作為該宗 的名稱,唯獨法眼宗是用文益的諡號“大法眼”來命名,顯示了法眼宗注重佛法眼目的特色。文益《因僧看經》 偈云: 今人看古教,不 免心中鬧。 欲免心中鬧,但知看古教。
3這首禪偈表明了法眼宗對經典的基本態度:既不迷信經典,又很 重視經典。
三乘十二分教,數如恒沙,名相繁複,研讀這些卷帙浩繁的佛經,容易陷在名相的沼澤中,難以通曉其義,佛經反而成了悟道的 “理障”,使修行難以圓滿。
但是,如果不研讀佛經,沒有理論的指導,
4修行又會成 為盲人摸象,容易誤入歧途。因此,要想獲得正法眼,就必須研讀古教。於是,研讀佛經遂成了法眼宗的明確主張。 玄本見僧看經,作頌說:“看經不 識經,徒勞損眼睛。欲得不損眼,分明識取經。” 《玄本》研讀佛經,貴 在“識”經,以一雙慧眼領略經文所傳達的佛心,否則就是白費精力。
5德韶說:“只如諸方老宿,言教在世,如恒河沙,如來一大藏經,捲捲皆說佛理,句句盡言佛心,因甚麼得不會去!……若一向 織絡言教,意識解會,饒上座經塵沙劫,亦不能得徹。此喚作顛倒知見,識心話計,並無得力處。…
…諸佛時常出世,時常說法度人,未曾間歇。乃至猿啼鳥叫,草 木叢林,常助上座發機,未有一時不為上座。有如是奇特處,可惜許!”
6從 這段話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法眼宗對待佛經的態度:首先,佛經句句皆傳達佛心,參禪者須仔細參究研讀。 其次,閱 讀佛經不可用意識解會。再次,猿啼鳥叫即是佛心,佛經一切現成。 法眼宗正是廣泛汲取了教乘菁英,而形成其獨特的宗風和詩禪感悟。

阿伯 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