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剛般若的最大特點是掃相。
瑰省臨入滅前,“寶樹浴池,忽現其前”,呈現出祥瑞之相,而禪師卻藉用《金剛經》名句,平靜地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三日後集眾言別,安坐而逝。
其言行作略,深得金剛般若掃相之神髓。
2文益一日與李璟同觀牡丹花,李璟命他作詩,文益遂吟成一首: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發從今日白,花 是去年紅。
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3李璟讀罷,頓悟其旨。
此詩形像 地表達了文益的體空觀。
體空觀是不待析破色、心諸法,而直接體達“因緣所生法, 當體即空”之觀法。
《三論玄義》謂: “小乘拆法明空,大乘本性空寂。”與小乘析空觀不同,大乘不待分析壞滅一切有為法的事體,而直接體達其當體即空。
4在大乘看來,因緣所生之法如夢如幻,並無實性,洞察當體即空,即是體空觀。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維摩 經•不二法門品》:“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
”僧肇在《注維摩詰經》卷8中發揮說:“色即是空,不待色滅然後為空,是以見色異於空者,則二於法相 也。”與一般人從色、香、味、觸的感性世界中得到感官享受不同,
5文益從斑斕絢爛的感性世界中,體悟到了緣起性空、遷變流轉、當體即空的人生宇宙之無常,以 般若慧眼燭破緣生幻相,從而不為色相所染,保持了心境的虛明澄澈。

午安
阿伯 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