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楊岐宗最為著名的是三腳驢子公案,這則公案自發生之日起,即蜚聲叢林,充分說明了它對參禪者所具有的魅 力:
問:“如何是佛?”師云:“三腳驢子弄蹄行。”進云:“莫只這便是麼?”師曰:“湖南長老。”
2 禪僧對這則公案吟詠殊多。典牛遊頌:“騫驢三足弄蹄時,若不親騎也不知。紫磨金容馱不動,竹篦端勝冷鉗錘。” 三腳驢表面上是俗世的跛腳驢,實際上是代表了悟的聖境。 倘非證悟之人,是不能騎在驢上,知其勝妙之處。
3 但如果起了聖解,著了形相,認為聖境就是金鑄銅磨的佛像,那麼這只三腳驢是馱不動它的。學人得到楊岐的這句答語,猶如得到刮除眼中金屑的竹篦,遠勝冷鐵受鉗錘的錘擊。
4 佛性泰頌:“三腳驢子弄蹄行,步步蓮花襯足生。堪笑草中尋寶者,不知芳樹囀春鶯。” 同上三腳驢行經之處,步步生起蓮花。 如果向現象界中草中去尋覓的話,就很可笑。 芳樹是絢麗可見之物,藏在芳樹中的春鶯,可聞其聲而不可見其形。
5同樣,三腳驢雖然有諸般妙用,通過色界一一顯露出來,但它的本身卻沒有形體色相,是不可在現象界中求覓到 的。 白雲端頌:“三腳驢子弄蹄行,奉勸行人著眼睛。草里見他 須喪命,只緣踢踏最分明。” 同上對三腳驢公案,行人求道者要用智慧之眼去體認。
6否則,落在知見之草里揣度它,就會喪身失命。杜松柏指出“三腳驢所踢踏的是情識意想,是做作擬議”,此解甚確。但杜氏自己似乎也犯了“情識意想”、“做作擬議”之忌,臆解三腳驢公案為:“所謂三腳驢子,世俗無此物,應系'形相化' 的語言,
大概是三腳比喻有、空、亦空亦有。全體大用,依此而行,因為為楊岐主張空有一如。”這種解釋,
7仍是 落草之談。“三腳 驢子弄蹄行,步步相隨不相到” 《五燈》卷20《清旦》 ,驢雖三腳,卻弄蹄而行,嘯影嘶風,因此不能亦步亦趨地加以解釋。 楊岐三腳驢超出了理性的解析,因此“雖人人舉得,只是不知落處”。
8梵思曾“不惜眉毛,為諸人下個註腳”,這註腳便是“八角磨盤空裡走” 同上卷19《梵思》 ,與三腳驢同樣匪夷所思。

下午好

下午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