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阿, 李
15 years ago
研究室裡,我和教授沒有對話,各自閱讀和思索自己的文章和思緒。突然,他聊起什麼,我們笑了起來,旋即又轉入安靜,回到自己的閱讀和思緒。再一個划破寂靜的時刻,我問他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他分享,我領會,然後,又是一陣不對話,安靜的狀態。
latest #6
bing
15 years ago
諮商會稱這樣的對話為collaborative approach
松阿, 李
15 years ago
有趣. 詳盡解釋一下啊
bing
15 years ago
因為過往的心理治療中,治療師和案主的權力不對等,讓治療變成醫病關係中的上對下模式,治療師有權力來解釋和詮釋案主的敘說
立即下載
bing
15 years ago
在後現代思潮影響下的合作取向學派,強調語言的使用,認為許多問題皆是語言建構出來的,治療應是一平等的對話關係,治療師和案主處在同樣的位置上,互相詮釋對方的敘說。治療師與案主建立一個互信的對話,並從雙方對話及自我對話中,同時為雙方帶來療癒性的新建構。
bing
15 years ago
總之簡單說就是,互為主體,互相詮釋,解構與重新建構。
bing
15 years ago
這樣的對話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時刻,只是情境的不同會影響對話的內容,例如在心理治療中,對話內容即是療癒性的,以上現象便稱為知識(或是語言、對話)的在地性(或是場域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