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講的是台中市吧....台北市如我於火車上跟你談的, 藍軍的勝面大多..., 這跟買股票很像, 趨勢就是趨勢, 主力就是主力, 至於基本面...在說吧
今天我同學的另一個論點,綠軍在台北市應該很難贏.因為戶籍在台北市的大多在台北都有房子,也都蠻有錢的,不希望變動,所以不會投綠.
倒是沒錢的被趕到台北縣,所以台北縣綠了些.不過這些人現在應該也住不起中永和板橋及三重新莊了. 所以會再被趕到桃園林口及三峽.所以桃園已經不這麼藍了.上次桃園縣吳脖雄他兒子差點輸了就是這樣.
台北縣如果不是朱立倫出來, 籃軍要贏很難!小英第一次參選, 如此表現還OK, 輸得不算多也不算少, 但用來對綠軍內部證明自己是足夠的~~~
朱立倫形象也不差, 口才也是一流, 台語又說的比蔡英文好, 岳父也與李登輝一掛有交情...這也是原因之ㄧ喔...
蘇嘉全六個月舉辦了超過1500場的說明會, 平均每天8場, 真的是很強, 雖然是空降部隊, 表現的真的是誠意十足. 這種Loading, 現在的胡志強是沒法子負擔的, 贏得真的好險! 不過廖了已負責的豐原市輸了7000多票, 顯見若不給地方派系好處, 它就會給你難看~~~
What's that:如果把戰線拉長十年到二十年來看,我覺得long term 綠的是較佔優勢的.因為他獲年輕人支持度較高,加上現在年輕人實在買不起房.
不過選舉是一時的,政治家選不上,政客不會看那麼遠.更何況也許不到五年兩岸就統一了也說不一定.
jj_juang: 以98年度的資料來看, 台灣人口成長第一的是台北縣, 好像是3萬5千人左右, 成長第二的好像是桃園縣2萬5千人左右, 所以...你同學的推論...是說買不起房子的都是綠的嗎??可是由我倆的例子就不是這樣呀
jj_juang: 真的搞不懂, 為什麼綠的都會覺得兩岸會很快統一...受過共產黨迫害過的是國民黨而非民進黨, 受過國民黨迫害的是民進黨而共產黨, 民進黨因此與國民黨勢不兩立, 難道國民黨會比民進黨心胸寬大嗎?? 其實我知道原因:
Whats that: 人口成長和買房子不必然成等號.就是台北市買不起,但北部就業機會又多, 所以移到北縣及桃市,北市人口反而負成長.我倆只能用血汗錢買得起"小"房子, 我就是還在趕圖才還在線上.不過要去休息,你也早點睡.
What'sthat 我不想搞懂,只在乎房價何時能跌,薪水何時可以和努力成正比就好.藍的綠的甚至紅的都沒關係.
jj_juang: 我的想法與你的朋友接近

選前幾個住在台北的朋友聊起天來,發覺有台北市投票權的,還真是少哪
WCK: 因為馬囧的政策, 從很多角度來看都是在媚中啊....陸生補助...三通觀光......公安進駐(接下來是駐軍嗎???) 這些都不是對一般的外國人的禮遇, 而比較像是國內政策
說實話, ECFA等等的政策, 短中期是對經濟有利的, 但長期卻可能被掐住脖子. 況且就算短中期的有利, 也只對部份的產業或個人, 對大多數的一般人民可能反而有貧富差距擴大的不利影響. 所以~~政府的政策確實是需要討論的.
jj_juang:
Dionysusss: 從這點來看藍營2012真的危險了, 因為就算經濟指標再漂亮, 成果不能平均澤及中產青壯階層, 那只會白搭, 因為相對貧窮感太高太高了...
這次我只有關注台北市兩位候選人,從官網白皮書看,郝市長的政見很全面,蘇先生的政見很偏向交通以及老弱婦孺。兩者都有空泛的毛病,蘇貞昌打動我的點在於「要為那些無法投票的弱勢做事」,而郝龍斌讓我比較擔心的是執行力以及政策彼此間衝突的可能性(例如產業起飛與勞工起飛)
RandyWei: 相對貧窮感是個嚴肅的問題,另外還有個現象,就是上班族花相對較多時間在工作上,相對較少時間在家庭與人際關係上。
工時長是被迫的, 結構性失衡造成年輕夫婦連孩子都不敢生, 這是很悲哀的事, 可是只有小英強調ECFA利益分配失衡造成貧窮感的問題...
不過老實說朱立倫的廣告我覺得比較有實質吸引力, 而整體上新北候選人政見比台北好...個人感覺~
RandyWei: 咱社團99級除了還有未婚者外,生小孩的也屬少數哪~~我的前同事剛好有04級的,也認識一些差不多年年紀的人,女性方面,言談間的態度比較傾向因為無法為小孩打造什麼未來,或者整體生活品質將會更下降,所以目前並不打算生小孩。
那到底怎麼辦呢?哪個國家可為參考呢?新加坡?好像不太民主?日本 ,持續失落中?歐美福利國?一個比一個慘? 我是對德國的印像不錯, 但不知其整體狀況是不是真的比台灣好?貧富差距比台灣小?房價對GDP比台灣低?.....珍稀望台灣是聚寶盆, 集各國優點於一身呀~~~
WCK: (1)永久中立國 (2)四種官方語言 (3)無煙囪工業-觀光,金融服務一流... 猜得出來嗎
把人的問題搞好了,經濟的問題就會比較容易被解決。我的想法是這樣

以臺灣的人口/土地/產業來看,我們還真的是世界唯一,要參考哪個國家都不一定對,政客與人民認真的把問題釐清,找出關鍵問題,才可能有好的解決方法。
就像我認為某種程度上,選舉時,對方有好的政見,就拿來用阿,尤其是已經在位的行政首長,帶著對行政機器的較高掌握度,哪有什麼問題?
公共電視的「城市的遠見」曾經報導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市長說「沒有什麼重大的建設是在短時間之內就可以充分完成的,因此某些重要的市政政策,歷經了五屆市長都被持續執行」
我認識個西班牙人,他說在西班牙工作五六年之後,可以獲得一個一年的長休(我就是在他長休時認識他的).....相較於此,記得去年還有個新聞是韓國國家煩惱人民不休假的狀況。國家或是企業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作法,其背後的意義就有值得探討的價值。
變成歐豬後他以前的做法就變成存疑了... 某些典範後來都曾經被質疑, 像瑞典的福利國家, 尼泊爾的快樂指數...不過城市的遠見那個說法確實是真理 呵
RandyWei: 看了你的連結, 想不到瑞士主要的民族又是偉大的日耳曼民族呀!已台灣的國際現況, 以城市作為發展中心, 多區同步進行, 如瑞士邦聯的心態, 各自努力, 應該能勉強迴避族群問題及國家認同等議題的內耗, 邁步向前~~~
台灣的問題不純在貧富差距或是比人家窮,更嚴重的是大家要付出比其它國家人民更多的工時,卻得不到相對的保障。
WCK: 只要阿九叫王阿姨在報紙上放的話要能照實做到就很偷笑了
RandyWei:阿九跟阿姨沒說謊呀,阿九說經濟要成長,有錢人真的更有錢了呀.阿姨說12個月,可沒保證每個人都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