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和『放縱』是兩回事,而放縱也包括了『放棄』:以前有體罰,還是照樣有霸凌和打架鬧事,尤其是念過後段班的最清楚,電視報出來的根本以前就不斷在發生。
不要把社會亂象歸咎在都是愛的教育,恨的教育和鐵的紀律,難道就能教出彬彬有禮的好學生嗎?也許只是口服心不服,出了校外還是不懂甚麼叫做尊重個人和生命尊嚴,即使給他拿到了博士,還是一樣比中指。
的確我是把愛的教育看清了 不過我也很懷疑,如果打的沒用說的會有用嗎?
secondsecond: 至少不要讓對方覺得是已經被放棄的,沒救的,不會唸書就被否決個人的一切…如果最後決定翻牆而過,就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等待他的就是法律制裁。
我曾經被狠狠放棄,尊嚴被踐踏,跳脫教育體制之外,又花了很多時間又跳回來。念社會學最大的體悟,就是深知在教育體制內的階級意識和權力支配,才是造就一個人走正或走差的原因,在意識形態上的影響,甚至繼續傳承在學校所賦予的階級。
有些方面的確是反體罰後老師似乎沒有所謂的武器(?),壞學生(貨沒那麼壞的學生)不把老師放在眼裡,相對老師的威信減弱,在校園裡也就愈來愈弱勢,好學生恆好,壞學生恆壞,那種游離中間的學生很容易走向壞學生那邊去,畢竟國校到國中甚至高中的判斷還沒說很成熟。
其實你定義的『壞學生』,老師手上有沒有棍子,他仍然不放在眼裡的…或著說,當有一天你比老師更加人高馬大,跳脫學校的場域時,那個令人畏懼的武器,甚至是象徵『老師』的權力支配階級就不存在了。
後來會感謝老師的學生,絕不是因為被活活打死過(受虐狂嗎?),而是因為老師將帶他帶往到『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正面的道路』。有的人可能會以為是因為體罰才會得到這些,其實是歸因謬誤了,為何不是你肯定了自己的能力?
其實體罰真正的效果不是『只要打下去就能把惡魔變成天使』,而是『殺雞儆猴』,最終警示的其實是一般正在游離的學生,有了示範就會害怕不敢違背權威,這也是為何老師沒了棍子就不會教了。
到最後可以發現,老師所體罰的永遠都是班級內階級地位:包括成績,操行甚至是容貌與家庭環境最下層的人,在學校場域中得不到成就感時,最後就更加叛逆。而『好學生』亦是如此,就算今天不打他也一樣往正面效應去走,而不是有體罰的功勞。
愛的教育與體反一定對某些類型的學生有效,通常也是所謂的游離學生,但反體罰的結果是霸凌連連。體罰與愛都是老師工具,看老師是否運用得當,台灣老師似乎點體的技能現在愛的技能來不及點高,造成現在狀況。當然使用技能一定要公平。
很多霸凌的學生其實都是游離學生,他們在成人後多半會認為當時行為幼稚甚至好笑,可是被霸凌的學生卻是一直會有創傷。而那種嗆老師混幫派的算是少數,有心要混根本不來學校。
secondsecond: 我不認為反體罰是霸凌的最直接原因,更何況體罰並沒有完全杜絕,照樣偷偷來。就像我提到的:以前有體罰還是照樣有霸凌,別跟我說以前不嚴重,被強迫吃狗飯,被拖去撞牆,你說嚴不嚴重?差別在以前媒體和網路散佈沒那麼發達,其實常常是被蓋下來的。
最近新聞只要把校園暴力統統歸咎是霸凌,看起來好像特別多,甚至是誤導不體罰造成的。我認為他把『少年犯罪』和『霸凌』兩者混在一起談了,前者需要的則是法律和社會機構來強制介入,而不只是教育問題。
我還是認為體罰和愛的教育各有利弊,但我的角度我篇體罰,台灣老師的愛的教育的技能似乎都點不高。而台灣小孩...我怎麼看都爾多很硬。
我還是得強調:愛的教育不等於放縱溺愛。我認識人本的老師,他們的理念是找出『不用棍子規訓,但是一定要教導小孩要有尊嚴的活著,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方式。當然這是很耗費個人教育成本的,一般的老師不是這種教育技能不高,而是根本沒辦法,所以最快的方式還是用打的。
就我的人生經驗來看,當老師只能依賴棍子建立威嚴,而不是他給予的教育令人尊重時,被體罰的人最後仍走上歹路,這種情況太多了,尤其我也曾是差點就翻牆的人。
人本的教育的理念也過於崇高,一個老師(學校)帶一個班頂多2~3年,好一點的大學老師4年有再顧。我的求學到出社會,遇到的邊緣學生我都不覺得他們是用說就有用的學生。
所以有沒有體罰不是重點,用甚麼方式都是輔助的一種,而是端看你曾被教師賦予的期望是甚麼…想想看,我們也曾經是叛逆的小孩,真的只有這代特別糟嗎?我們又遇過怎樣的善念在支持,而不致於走歪路?相信答案在你心裡。
的確善惡之間存乎一心。我要出門跨年了,很高興跟你討論霸凌,狂君兄新年快樂啊。
不好意思,我多話了,也許參雜了一些個人經驗和情緒了。期望這個社會在我們這代掌握後會越來越好,祝劉兄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