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冠鈞
14 years ago
我對「四書」的看法
latest #8
項冠鈞
14 years ago
其實整個事件的問題點是在:教育部以讀《四書》就可以改善霸凌現象來作為修改課綱的理由,而不是在「讀《四書》或文言文」的問題上。
項冠鈞
14 years ago
基本上,白話文的選文其實也是大家最不會去看的。因為自學就可以了,國文老師在教白話文時也大多是「導讀」。如果整本國文課本一半都是白話課文,那這樣國文課也沒什麼好上的了。而且白話文的選文標準很難界定,像愛亞的〈打電話〉就被三民書局選為課本的白話文選文。
項冠鈞
14 years ago
該篇文章其實早就是廣為轉寄的一篇小品文了,而且內容其實也沒有什麼需要講解的,最需要的是學生自行去閱讀然後體會。
立即下載
項冠鈞
14 years ago
至於很多人會認為學文言文有何用?原則上教科書的選文,一定是精選的名篇。漢學五千年以來,有多少文章被創作出來,可是能夠傳頌於世的只是其中的很小部分。而國、高中的文言文選文,更是其中的精華。
項冠鈞
14 years ago
文言文的學習,重點不在於字音、字義、字形等小學,因為那些東西只要自己看就可以懂了,文言文的重點在文意的部分,還有作者創作時的意境。古代不同於現代能夠暢所欲言,必須要透過很多暗示或比喻的方式來表達其意,所以文言文的教學重點在於此。藉由國文課,可以建立很多邏輯跟思想上的東西。
項冠鈞
14 years ago
很多人會認為,念文言文就是親中的行為,其實台語反而比國語更加文言。像是台語的商量,寫作文字應為「參詳」,這不正是一個很正式文言用語嗎?還有台語的眼鏡蛇,寫成文字應作「飯匙倩」。
項冠鈞
14 years ago
倩,讀作「慶」,可通「請」。有詩一句:「試倩悲風吹淚」,此處的「倩」,就是「請」的意思。像台語的隨便,寫為文字應是「請裁」,不又是一個文雅的用語嗎?所以文言文本身是無罪的,更不應該將其視為中國化的表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