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ㄉ趴兔 shares
14 years ago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識,隱隱猶懷舊日嫌。
latest #8
熊ㄉ趴兔 shares
14 years ago
“三更初夜”黑而不明,表正位,“月明”为偏位,由混沌未分的原初状态,产生出森罗万象,由一元走向二元,由绝对走向相对。不变的本体随顺众缘而生起种种现象。
熊ㄉ趴兔 shares
14 years ago
《正法眼藏》卷三:“白处说黑底,又不得犯着‘黑’字,犯着‘黑’字即触讳矣,……谓能回互,只言‘三更’。‘三更’是黑,‘初夜’是黑,‘月明前’是黑,不言黑而言‘三更初夜月明前’,是能回互、不触讳。”
熊ㄉ趴兔 shares
14 years ago
《洞上古辙》卷上:“以月明前显其黑,是黑显时中便有明。”在此阶位,参禅者虽然承认有精神本体,但还不懂得万物由本体派生,“孤理而缺事”
立即下載
熊ㄉ趴兔 shares
14 years ago
《五家宗旨纂要》 体用关系上忽视用的一面,称“正中偏”。洞山认为,参禅者在此阶位,对本来无物到生万象形不必惊怪,因为由空而生的色,色的当体也就是空。
熊ㄉ趴兔 shares
14 years ago
曹洞宗以“初夜”、“五更”,象征浑沌未分的原初状态,以“玉兔明”、“金鸡唱”、“龙吟”、“虎啸”表示由体起用:“玉兔既明初夜后,金鸡须唱五更前”,“龙吟初夜后,虎啸五更前”。
熊ㄉ趴兔 shares
14 years ago
曹洞宗“借黑权正,假白示偏”,用“黑面老婆披白练”象征由空生色,由体起用。“石女”、“木人”,象征不落意识的绝对空境。然而,“弄机”、“作舞”、“敲户”、“惊梦”之后,原本的混沌不复存在,开始产生分别
熊ㄉ趴兔 shares
14 years ago
犹如从浑然不觉的睡眠状态中醒来,开始产生分别认识一样:“石女机梭声轧轧,木人舞袖出庭前”,“夜半木童敲月户,暗中惊破玉人眠”, “正中偏,混沌初分半夜前。转侧木人惊梦破,雪芦满眼不成眠”。
熊ㄉ趴兔 shares
14 years ago
“雪芦”即是雪覆芦花,虽然芦花(色界事相)为白雪(空界本体)所覆,浑然一色,但在混沌梦破之后,就有了区别,它们不再是原初的同一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