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琵琶曲最早出現在明代,曲名為《楚漢》,表現的是楚漢相爭中以漢軍為主觀描寫垓下之戰的情景,流行於嘉靖、萬曆年間;另一琵琶著名武曲《霸王卸甲》則是以楚軍為主觀描寫。
清初散文家王猷定所寫的《湯琵琶傳》記述當時琵琶演奏家湯應曾彈奏《楚漢》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
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恐,終而涕泣之無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