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搶孤的社會互動與空間擴張 - 從儀式到民俗〉
latest #8
摘 要
搶孤為閩南文化中鬼厲信仰的重要宗教儀式,其中透過搶孤活動的舉行從而發展出來的木工技藝、糊紙術與 宗教文化均受到學術界、藝的重視;除此之 外,搶孤更能夠反映出當時的民風、 地方經濟 、村里間的連繫與對抗等社會結構, 對於瞭解地方的發展具有其一定指標性。
經過長達半世紀的停辦後, 近年搶孤在政府與地方有力人士的推波助瀾,逐漸加入更多現代元素除了在保留傳統文化上 盡一份心力,更企圖將地方特色行銷於外搶孤從宗教儀式轉變成為了充滿經濟行為、行銷手法的民俗活動 ,而與社會的互動模式也有所改變。
本文利用搶孤活動對於社會化發展歷程的指標性,探討地方宗教儀式如何演變成為一普通民俗活動,並逐漸走出地方探討其發展策略與社會互動空間的演變。最後提出頭城搶孤雖然因經費問題須不斷擴張其社會互動範圍,並迎合大眾之喜好,
但更應專注於保存其原有的文化、社會與宗教內涵,使之在華麗外表下也能兼顧其做為「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意義 。
關鍵字: 頭城、搶孤民俗活動 頭城、搶孤民俗活動 、宗教儀式、文化資產
*本文未發表,仍在修正中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