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感覺上是刻畫得過度精細畫面很雜亂很花..反而prefer重調重點的畫法? 任幅都雕這麼細結果有點OVER了呢..
這種調子應用 已經很猛了 我可畫不出來啊就算想畫出來 畫面會比他更亂的
這是一種眼到 手到 和心到的整合 手繪就應當到如此境界 軟體千變萬改 沒有這樣的底子實在做不出好的作品來...
不需要依這種方向去練啊...對於造型我還是建議練速寫比較有效率..因為要練的是造型能力,不是說surfacing不重要..可是花在surfacing的時間, 用於掌握形體的實在感, 比較能轉移到3D和角色/場景設計中呢~
在未上很重的SURFACING以前,單純的勾勒出外形的線,展現出力和形體的份量和轉折, 這樣對造型能力才能有相對大的提升..
就如modeling的形準的話, 關掉貼圖單純的AO turntable展現已經很吸引, 泥塑的角色造型完任沒有亮麗的surfacing和燈光加乘, 但這樣反而能突出造型上的疏密分佈呢~
我的想法不同 速寫要要畫出一個模型多角度的圖 才有一定的實效 調子的練習 是從一個角度上 去觀察光影的變化 從中感覺到立體 我從andrew的書上所得 就是所謂的紙上建模 先有一個這樣概念後 再去畫人體 創造自己的人物 再去3d軟體建模
能鍛練出對外形的迅速掌握的敏感造型能力, 拆解成大小的塊狀相連結的關係, 雕塑, 素描等是有效的方法, 但對於素描要刻畫到怎樣細緻的程度, 個人還是偏向前期勾勒外形時定位的造型能力是最重要的階段, 其後的打影細化要做到哪一個程度則看各人需求了..
雕塑, 建3d模, Digital sculpting等是先建出滿意的立體形體(3D),其後再藉由光線surfaceing等配合組成出我們能看的平面(2d);而繪畫等則是REVERSE ENGINEERING..借光線在特定平面上展現出立體感.. 兩者我比較重視前者..
我的意思是..即使閉上眼,只憑摸著立體的表面,那形體仍是實在的,有起伏的-即使沒有光源沒有色彩形體是本來就強烈存在的;是先有形體才有光線色彩加乘下呈現出的我們看到的畫面(平面);光源可以改變,但受光下的形體本身是不變的;光源改變呈現的畫面也變。。相對平面的再現我比較看重先掌握形體
於是才有了「要是勾勒出輪廓,轉折強的地方,突出起伏的造型,即使陰影表面細化並不用去到很仔細,也能鮮明展現出造型」的想法, 或許我太傾向注重形體吧=P, 看到出色的角色設計時總是最先留意形的方面呢..
我是從學習繪形的角度來說 速寫要的功力是很高的 我不可能一下子有這樣的功力 這樣畫下來的經驗 就是把形記住 不是光看就行了 還要能畫出來 我素描練習重點就是如此而已 太複雜會什麼都學不到
看到書上人體 就要從光線變化 繪出立體感 就是我的目標 調子是一種手法 我自認能看出來的立體層次 但是自己手繪 還是沒有辦法完全繪出來 除了建模之外 繪材質的功力 也很需要繪調子的技巧
還有一點是 我曾經去面試一家公司 對方就給了一張圖 光一張 就要建出一個完整的3d作品 這種功力 真的必需要有
把形記住, 大概是這樣的感覺呢.. 繪材質的能力的確很重要啊.. 不過在訓練造形能力方面, 大贍大筆大筆自由自在勾勒出外形, 和拘緊的細節刻畫兩者都需要鍛鍊呢
tagnorth.blogspot.com/ 形的表現方式不只一種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