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命裡被教會了好多"不要"。從"不要玩電風扇"、"不要玩電燈"、"不要玩烤箱"、"不要把拖鞋櫃翻倒"...然後有"不要作弊"、"不要抄作業"、"不要翹課"、"不要亂停腳踏車",接著有"不要care薪水多少","不要太在意升遷","不要在乎能否準時下班"...
正迴路的宣導方式會不會比較有效?"玩電風扇手指有機會割到,所以禁止"、玩電燈會影響他人使用<所以會被他人修理>、玩烤箱會被燙到、翻倒拖鞋櫃會被壓到、作弊被抓到會記過甚至退學、抄作業會讓學習效果變差?翹課會失去學習機會、亂停腳踏車會造成學校、他人困擾...
care薪水多少會被台灣資方討厭、在意升遷會被台灣資方討厭、在乎準時下班會被台灣資方討厭。 這樣一目瞭然,讓當事人知道那份禁止的輕重,資訊會比較容易傳達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