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作業員也是錢少沒日沒夜又無聊,依然有人要做,成衣廠真的會找不到人嗎?說穿了是成本。
引進越南勞工在特區裡以月薪1萬元工作生產成衣就行了,然後讓那些成衣阿姨以月薪3萬負責供應早午晚餐
算,一方面公司需要付營所稅給國家僱用公務人員,另一方面如果有50萬越南勞工則至少需要1萬的台籍勞工幹部跟養活周邊食衣住行供應商及家眷至少5萬人(如加上乘數效應還不只)
在台灣設工廠,主要勞力都不是台灣供應,而土地占用,汙染的損失卻是留在台灣。太不合算,不如去越南設工廠。如果要台灣承受這些帳面外的,這些工廠應該要使用台灣人,而不是只有周邊才是台灣人。
設工廠可能不是解法吧。長遠來看,台灣成衣需要的是品牌轉型的輔導
其實韓國也是自己設工廠,但韓國衣服不便宜.還是照樣賣得嚇嚇叫哩(看網路上的韓版衣服就知道). 韓國衣服之前有轉移到山東,現在又轉回韓國的一些基地。重點是台灣好像貧窮感很重,只要mit就要台灣人便宜台灣人(htc就被這種言論攻擊過)。
供給需求之間的壓榨!還是無法克服商人的利益最大化!!我也覺的定位很重要!但堅守傳統的產業還不多人看出這重要性!但又說到社稷介入輔導轉型似乎又是條更長遠的路~(遠目)
你有看過一本書叫做蛾摩拉嘛?前面有一小段再講義大利成衣工廠的事情。 那模式根本就跟台灣現在的成衣工廠(小廠)一樣。 都在加工名牌的產品,還是賺的夏夏叫哩。 只不過現在家庭工廠裏面好像會開始摻雜偷渡或是黑戶。重點是台灣沒有高價名牌,也沒有中價名牌。只有一個一樣剝削的lativ@@
↑這模式在現在大陸蔓延著~要感謝那些貴婦們!但那本書我沒看過...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