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義
13 years ago
【讀書】禮拜二(2012.05.01)讀完《性別天生》,便想到愛芝。去年她來清大演講便提過這本書。它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深度報導。報導內容,是透過一對雙胞胎與他們家庭的生命故事,側寫了美國著名心理學與性學權威曼尼主導的一場-終於失敗的-變性實驗歷程。
latest #6
阿 義
13 years ago
對於性別成因,曼尼主張完全的後天教養論(或我們說的社會文化論),他認為初生嬰兒的性心理是白紙一張,全憑後天環境的養成決定;並且-基於他自認成功的雙胞胎研究案例-積極推張教條式的醫療程序,也就是:
阿 義
13 years ago
面對陰陽人(甚至是後天意外導致的性器官損毀)個案時,最好在嬰兒還不能表達自我認同以前,便由醫師「建議」父母決定他或她的性別,並且透過外科手術進行性器建構,與一系列的心理諮商來塑造小孩的性別。
阿 義
13 years ago
這本書的報導,讓半個世紀以後的讀者知道:這是個錯誤。學術也有政治,並且可以造成許許多多無法挽回的痛苦人生。我想到去年彩虹週,愛芝來清大演講。愛芝用中國大陸的新聞作例子,告訴我們現在世界各地仍然有許多醫療機構,持續採用曼尼的論述對嬰兒進行非自願的外科手術。
立即下載
阿 義
13 years ago
這個現況讓人感到學術的威力與恐怖。並且讓我感受到,世界近在眼前。
阿 義
13 years ago
補一點科普知識:根據腦神經科學的實驗發現,形成性別的生物結構,可能來自胎兒的大腦發展過程中,不同荷爾蒙所造成的化學影響。這說明了:社會構成文化霸權,並不代表性別認同沒有生物基礎。但,反過來說,天生的性別差異,無論是身體、性傾向、自我認同,也決不證成社會不平等理所當然這回事。
哆啦A莫
13 years ago
你可以在接著去Butler的消解性別第三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