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第一印象是相當重視的,只要印象不好,
就不想浪費時間再去了解,這是前輩給的指點。
故事剛開始,事情老實說,
因為沒說謊,反而最淒慘。
所以必須用謊言來包裝真實。
latest #15
所謂『善意的謊言』
其實是事實的催化劑,
可以將一件昏黑的實話,
化學反應成很有趣的玩笑,
但改變過程本來就需要時間,
將步調稍放慢讓思考距離延長,
可使內心想表達的吶喊讓人聽到。
加油吧~
即使只有一點點,但確實有在改變,
雖然結果不一定,想這麼多要做啥?
任何事情絕對都有正反兩面,
全憑個人想用哪個角度去看,
只要跟大家擁有著相同思考,
自然會跟世界融合在一起的。
相同的圖片、相同的順序去組合一個故事,
每個人所解讀的故事內容卻完全不同,
差異主要在於不一樣的人生經歷,
因此要徹底了解某個人的話,
就必須有著相同的經歷,
否則永遠都有隔閡,
誤會不斷產生,
意識削弱,
循環。
曾經因病住院的期間,跟一名醫生&兩名護士聊天,他們三人雖然各自的崗位不同,但都有遇過準備離開人世的患者們,這些患者共通的遺憾都是:
有些為了孩子而活、有些為了父母而活、
有些為了家人而活、有些為了朋友而活、
有些為了人民而活、有些為了還債而活。
雖然這些患者們的遺憾是相同的,
目標根本大家都一樣只是求溫飽,
可是在醫院的期間,
他們找到為了自己而活的最終目標,
既然大家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活下去,
那麼只要患者們聚集在一起,
這樣與大夥們一步步保持快樂心情,
一丁點都不思考病情如何徹底放鬆,
其實這就是已經在為自己而活了。
仔細想想,
身邊常有心情鬱悶的年長病患,
然後自己就必須當一個開心果,
在他們面前,
永遠會說生命是有希望的,
而有時也確實有奇蹟產生,
聽幾位心理醫生說,
再幫別人治療心靈傷痕的人,
只是將傷痕轉移到自己身上,
最需要其他人關懷心靈的人,
其實是那些認真努力的醫生。
在網路上常常會看到許多人再發瘋,
其實可以解讀成那個人在發洩壓力,
現實中才可繼續帶給人們歡笑愉快,
因為網路上的他和現實中的他相反,
利用虛擬網路看不到自己本人特性,
所以網路的第一印象千萬不能相信。
cat62302002 這個時候只要加個【
以上為轉述】
就馬上跟自己無關XD"
前半段請無視......."
的確也有虛擬、真實沒什麼差異的人~
所以這邊是不太喜歡用第一印象來決定一個人,畢竟多給別人機會,自己才有機會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