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書內其中一段,恰巧對應我最近無病呻吟的狀態,很有感受。
請聆聽這個問題背後的意義。假設我的心很粗鈍而我想變得敏感一點,那麼這份想變的敏感的慾望,不就是一種粗鈍的狀態嗎?請仔細的觀察這一點。
如果我發現自己是粗鈍的,但並不想立刻改變這個狀態,而只是在日常生活裡去了解什麼是粗鈍-我吃東西時的貪婪模樣,我對待別人的粗魯態度,我的傲慢,我的一些粗俗習慣和思想-那麼這份觀察的本身就會轉化我當下的狀態。
同樣地,假如我很愚鈍,卻告訴自己要變得聰明一點,那麼這份努力的本身便是一種愚鈍的形式;因此重點就在於了解愚鈍是什麼。其實不論怎麼努力,我還是愚鈍的;或許我能引用書本裡的名言,複誦一些偉大智者的思想,但基本上我仍然是愚鈍的。
但如果能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有愚鈍的表現-如何對待傭人、鄰居、窮人或富人等等-那麼這份覺知就會破解我們的愚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