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在神戶一段時間,日本的青少年,說「前衛」的也不輸給英國的龐克族,但無論如何,回到家裡、回到學校,就是「日本人」了。新年(元旦)街上也有許多穿和服的少女.....。
閩南話與普通話的「先生」原本就是「老師、醫生」的。日本至今不變,所有的「師」以及專家,不分性別都叫做「先生」。台灣,變太多了!
在台灣有些小學就有類似的教育,比如慈小.在慈小的小一生就要學會幫同學打菜,垃圾分類是不用說的,也是要餐後刷牙,並且還不准帶除了開水之外的飲料零食入校.不過呢,教小朋友不會太難,教他們的家長才比較難吧.這篇的原始作者是位大陸老師,日本與大陸小孩的交流.
台灣的中小學,基本上都有很多的日常的品德教育,但有些老師執行不力,有些是學校擺擺樣子,有些是家長不配合.所以呢~不同的要求程度,就會有不同的行為產生.
基本上,以一個在日本求學過的人來看,我真的覺得,這類的文章在台灣地區真的是被過度的解讀...
我爺爺海軍大學畢業我奶奶是日本人,我也是她一手帶大,在日本念了幾年書,曾經有一個同居了六年半的日本女有,嚴格的說來我家是很正統的日式教育,但是我覺得我在日本各地所看到的其實並也不是真的就像文章中講的那樣
我就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人對於日本食物的印象,不外是很清淡很健康,但如果你真的在日本吃過他們一般人日常吃的東西,住個半年就好,你不得高血壓我隨便你,原因很簡單,喜歡吃醃漬類,東西又都鹹的要命,但總是有很多人老是認為日本的食物都很清爽很清淡,同樣的道理也是用在和果子上
日本平均高中生的自殺比例還有各個求學階段的校園霸凌事件的比例,都是台灣的好幾倍,在這樣的前提下回來看這篇文章,只會突顯出日本社會所存在的諷刺感
很多事情不是日本人比較會教還是台灣比較執行不力,而是對於禮教認知在根本的出發點上就已經不一樣了
這篇文章我是先轉PO在FB上的,標題是--雖然我不是很喜歡這個國家的某些事,但是這個我一定要分享一下~為什麼跟這邊的標題不一樣,其實是因為兩邊的朋友群不太一樣!
FB轉這文章已經背轉載分享超過2千次了,可以許多人都認同讓孩子動手做這件事,台灣沒有學校做這件事嗎?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在09年跟鳳聲閣去宜蘭表演時,興仁國小的小朋友吃便當就很確實的做好了長幼有序的禮節跟秩序這件事,而餐後的垃圾分類也做得非常令人讚賞!
所以我在這邊所要跟大家分享的其實不是這件事本身的所有事情,而是態度跟尊重這個問題!
我記得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說他們在德國因為食物沒吃完,被隔壁桌的老太太(又是老太太,可見老太太真的利害角色)檢舉浪費食物被開罰單的事!
拿教育小學生這件事來說,台灣小學生的守規矩程度不會比別的國家差,但是為何過了小學這個階段之後一整個感覺就變得不同?
F說得對,在禮教這件事情裡大家的認知就不一樣了!這也是為何台灣有正義感的老太太比較少的原因之一吧!
前些年在中部某一間廟宇工作時發現一幅招財童子跟運財童子運送金銀財寶的石刻,這種圖在廟裡很常見,主要的意思是讓信徒感受到來廟宇參拜會得到財神保佑賺大錢,但是這幅圖很怪,因為招財童子他們車子的方向是朝向廟裡的,這表示......!
話說回來,發這噗主要是要賺KAREA值,哈~謝謝大家捧場~
小學還好,國中以後教室滿地的口香糖,地板黑到不行,一角的垃圾堆的半個人高,窗台邊盤中的食物滿是蛆蟲,陣陣惡臭.
anson9: 哪有比較少,我們這邊的老太太都蠻會唸的喔...我每天要去上班以前,至少要經過3位老太太的詢問.並且他們嘮叨的程度,和每天都重覆類似問話,還真是會讓人抓狂的呢!他們對於看不順眼的,都很直接表達的哩.
anson9: 我如果不回答,會被冠以[高傲,難相處]的罪名喔.並且,因為老人家聽力都已經有退化,所以我還得"大聲"問候,才可以喔~
記得有一次,有位老太太一直對我母親說我如何如何不禮貌,我想了很久,這位老太太已經超過1年沒見過面.結果是某半年前,她曾打電話來我家找我母親,剛好我母親不在家.於我我告訴她,等母親回來回她電話.後來這個[罪名]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在電話中與她哈啦幾句

(問題是我根本不熟此人)
其實我要講的是,台灣這邊很多人對於日本或是對於外國有很多奇怪的想像,然而這些想像會造成我們用很背離現實的方式去解讀,台灣的學生為什麼到了國中後會開始產生偏差,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人失去了目標與方向
如果去掉「軍國主義」這塊歷史與習性,我是喜歡日本的。也許,住的時間不長,不是很瞭解,這跟男女關係一樣,常常因誤會而充滿想像與喜愛,又常常因瞭解而幻滅與分手。
我很常舉的一個例子是甲子園,日本高中目前有加入高校野球聯盟的大概有四千多間高中,這些學校的棒球隊都維持一個很明確的原則,所有學校的棒球隊不管校方是否有體育班,全部都必須以社團方式運作
我正想說甲子園呢!從其中可以看出許多日本的風貌。(也許只能看出表象。)
這樣的差別在哪裡?就是所有的學生必須要上完所有規定的課程後,才能去進行訓練,簡單的說所有煩重的棒球技術訓練是在每天下午四點以後才能開始進行。這跟台灣的棒球隊學生是以打球為目的而存在是兩件天差地別的事情
台灣呢?以我自己的例子,我國中同學不少曾經是職棒選手,所以我念的學校在台南市或是整個台灣的棒球界也不是甚麼弱校,但是我的同學們現在都在幹嘛,其實很多人都在做工,不少像我一樣,高中以後就漸漸不打球的,反而現在都還好,這個癥結點就是我們的教育沒有給小孩子其他的選擇
日本其實也沒真的對小孩子多寬容,如果你看過他們的高中生為了"躍龍門"所要面對的壓力,還有一大票怪獸家長的嘴臉,我想台灣每年高中生的自殺比例應該會高很多。但日本的社會願意給這些無法進入名校的學生其他的可能性。
我小時候也曾經認為我非念一中不可,因為那叫"宿命",我老爸都念一中了,我沒甚麼理由不念,然而等到我要考高中了,靠北,一中沒有美術班,我是要考啥?
我現在最後悔的事就是當年,我傻傻的為了嘉南地區美術班第一志願的名號跑來念嘉義高中,而不是留在台南念二中(二中有美術班),因為很多事情其實到了現在我會覺得並不是那麼絕對,但在我國三的那一刻,整個教育教我你不念一中,至少你要去念嘉中,因為在所謂的"第一志願"裡,你才會有未來才會有希望
為了這些很莫名其妙的理由,國中開始我們的教育變成甚麼都不重要,願意念書的最重要,甚麼品德教育都先擺一旁,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要求學生繼續自己去洗碗自己去做垃圾分類,因為那些事情是給不念書成天閒閒的人幹的,"正常"的學生,每天乖乖念書就飽了,這樣的觀念會一直持續到我們完成大學學業
nutsjunkie: 現在應該觀念會改變了喔~雖然我也很希望孩子們在學業上可以與我們當年一樣優秀(至少名次是從前數來,不是從後數去),但偏偏他們現在都唸得2266.但現在技職學校辦得不錯.我看,他們以後就去唸這個好了.反正出社會後的學生還是大部份就在工商業當個勞工吧.
nankouan: 從現在補習班仍然存在的狀況來看,很抱歉,我不認為觀念有改多少
至於將來他們要不要繼續升學,我覺得這個也好處理.現在的大學還蠻容易就有得唸呀~來就要12年國教了.我以前國,高中苦了好幾年.(其實高中沒那樣苦,南女生涯還蠻多樂趣一直到畢業,就是為了要升級補考&拿畢業證書比較苦...),所以打算國中還是讓他們繼續去上才藝課就好.
自己走過來,覺得為一些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讀書(但當時也不知道要做些啥)真不是健康人生.現在的社會多元了,選擇也比以前多了,讓孩子多去接觸一些東西,也許將來他們會比我們這一代更知道自己要什麼吧.
nutsjunkie: 就如我母親講過的話,她覺得她不是那種可以提供我們很多資源的父母,但她只能盡她所可以做到的(因為她自覺所知有限,這個社會不是她所可以掌握的),而她的確也這樣做了,就是提供我們讀書的金錢,如果我們有能力往上一直讀.
nankouan: 伯母所提供的其實是現在日本還一直再提供給他們年輕人的東西,就是不斷的給予可能性,然而我們現在大部社會對於我們自己的年輕人,要不就是放牛吃草,要不就是揠苗助長,某些程度上這就是一種倒退
換我們這一代,我們應該遇到的困擾與他們那一代差不多.還是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所以我們還是只能盡自己所能夠給予的,讓下一代自己去發揮吧.這個世代交替只有 20年.再過20年,這個問題就是孩子們的事了~ㄏㄏ
我們不用預測未來,因為有些根本價值是會超越時空而不變動,我們只要把這些事情確定的交到小朋友的手裡就好,只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要交甚麼給下一棒
聽說,日本的胃腸藥世界第一,因為「日本料理」最傷腸胃也!我去看醫生,醫師也叫我不要吃生魚片,偏偏我最喜歡生魚片與握壽司。
至於鹽漬食品,我家以前就是做「漬物」專銷日本的,聽說,日本人因為窮苦,所以多吃漬物,戰時一個便當就只有一粒鹽漬梅乾,戲稱為「日本國旗」。之後,社會不窮了,但飲食習慣已成「胎教」,跟禮貌一樣,不會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