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1.我一群住台北無房的朋友,叫他們去其他縣市買便宜一半的方,所有人死也不肯,怪得了誰?這擺明就是非iPhone不要的人
2.歴史上根本沒有買不起房而革命的,只有三餐無繼,妻兒挨餓,大家才會被逼上絕路,進而革命;且目前台灣沒錢吃餓的,不是餓死,就是先燒碳自殺
3.即使稅制現變公平,土地和房價成本都被墊高了,年輕人就能買得起房?
如果連油電、牛奶、雞排都控管不好,還希望控管土地與房價?恐怕難呀
其實這還蠻好解的~就遷都到高雄or台中..這樣資源就會分散到其他地方..而不是全台灣都集中在北部..很可惜沒幾個領導人肯這麼做的
nemo1214: 台中和高雄房價,若沒家人資助,也不見得是白手起家年輕人買得起的;我覺得遷都到上海,台灣房價就跌十倍了,大家全買得起。
高雄五樓老公寓一百多萬就有了,這也要家人資助?小套房不用一百萬的也比比皆是!如果你是說新大樓那就比較貴沒錯,不過中南部便宜的房子或許台北人難以想像吧!
汽車、名牌手機、名牌包市場,很多都是年輕人撐出的一片天,雖買不起房,但他們對這些可不手軟呀
Chunny_L: 是呀,年輕人存不起錢,又死守台北不肯去鄰縣買,成天成月成年喊台北房價高,光罵政府就有解?所以你懂我標題講的”有什麼意義“
BigNews: 這個您最有心得了,台北和新加坡兩地,可能你見得多,比較能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我歸結的結論是,若達30歲還買不起房子的,那以後應該也是買不起房。這是人特質問題。
新加坡是個比較特殊的地方,目前政府提供讀國民住宅已經開放到(1)單身超過35歲(2)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都可以購買了。向政府第一次申購國民住宅者,可以以最優惠的價格20~40萬之間購買國宅。相當優惠。且不論是新加坡的郊區,其實還是在大城市裏面,上班一般不會超過一小時。
新加坡是個人民受政府十分照顧好的地方。台灣很難達到,主要原因是土地國有。買房其實只有買地上權。但為何新加坡房價這麼高漲?最近還發生國民住宅轉手賣,賣超過100萬元。想想這當中的差價相當的高。
開放是新加坡成功的一個因素。移入的人口,自立國以來每年都成長相當的快,目前預估2017年將人口將由現在的531萬人,提高到600萬。這相當每年都要成長12萬人,但民間承造與政府承建的房子,一年不過是1~2萬戶,根本供不應求。所以延生了一個很糟糕的現象,那就是房租高漲。目前租個大樓房子要大約3500元星幣,大約是台幣八萬元,獲利相當不錯。
我舉個例子,租大樓房子要3500元星幣,但買房利息只要500元/月,那你選擇買房還是租房?
這些只是告訴各位,在新加坡投資房產獲利相當的不錯,我買的房經過一年已經賺了10萬星幣了。
而我覺得新加坡跟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本地沒有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問題,除了政府照顧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因素
那就是本地有類似台灣勞退基金的CPF制度,跟台灣一樣雇主與勞工都要提撥,然後組成淡馬錫基金,到處投資,有保障收益。這最好的作法是,買房的頭期款可由CPF基金暫時支付。所以工作一段時間其實頭期款已經準備好了
想想一個大學畢業生拿3000元月薪,雇主負擔20%(600元),勞工提撥20%(600元),一個月就有1200元,一年就有14400元,五年之後就有72000元,這些已經足夠買國民住宅與買一輛台幣200萬的汽車了
所以政府與本地的人都一致認為不可沒有工作,有了工作相對等於有了房子與車子。所以這裡的失業率也相當的低。
所以在本地的人大概都匯買兩間房子已上,一間自主,一間在小孩長大前,就出租獲利。所以房產市場相當熱落。
回到我第一句話:人的特質問題,不會去想怎麼存錢買自己可以買的房,即便給他高於台幣3萬的薪資,最後他還是買不起,因為錢都用掉了。還有不去增長自己理財的觀念與作法,那也不知道怎麼由小房換中房,由中房換大房。所以我看到的,幾乎買不起房的,以後也不會買。尤其台灣房租低,租房還比付利息划算
BigNews: "一間自主,一間在小孩長大前,就出租獲利",那為什麼有人要租屋,租屋者又是什麼狀況和邏輯?
另外,台灣高房價的地方,以後會持續高,所以現在買不起以後還是買不起
租屋分兩種情況,不過大都是為了過客,拿工作證的外來人口太多,目前己乎快達100萬人,這些人有些是公司代付房租,有些是公司補貼房租,通常都不會買房。
我再說一個案例,有個有個台灣媽媽,帶三個小孩在新加坡讀書,每個月付3000元房租(在郊區),結果一住已經六年,光房租就付出216000元,已經可以買一間國宅了
dotnetcool: 哈哈,是阿,但是還是有頭期款要付的問題,所以有兩間的還蠻多人的,我目前就認識一個台灣媽媽,在本地買了三間房,自己住一間,兩間租出去。
租房子的台灣媽媽,最近要買房了,六年前她租的房要買50萬,現在要賣110萬,加上他的房租21.6萬,當時判斷不買,損失高達81.6萬
哈哈,我另一間的頭期款還不夠呢。況且現在沒有穩定得收入,銀行不肯貸款
我告訴你,這裡連申請信用卡,月薪未達2500元是不會核准的。好玩吧。但買房不同,只要你有固定收入,都會核貸,只是核可金額不同罷了
回到台灣的部分,高房價買不起,低房價的地方沒有工作做,所以永遠無法平衡。政府該在創造地方就業部分要更努力些。所以我回到第一句話,超過30歲買不起房子的,恐怕以後也買不起了。有爸媽的加持,就另當別論了
很難想像,世界上竟有好買房,然後出租又好賺的地方,呵
我還認識一個台灣媽媽,老公很會賺錢,她呢除了在本地買房,還跑去馬來西亞買。最近幾年,馬來西亞已經有起來的趨勢,是一個有低房價的地方。這裡就有相當多的馬來移民者,因為工作時間短,租不起又買不起,就乾脆去大馬買房,每天花3-4小時來回,來本地上班。
大家也都怕房價會跌,之前也有跌過,聽說跌幅超過50%,不過我看目前本地的經濟與人口移入的情形,大跌的機會比較低。所以投資應該是可行的。若歐債危機不解,全球經濟衰退,我想不論哪裡的房子都會大跌吧。所以不買也沒用。
新加坡這裡,本地公民享的福利最好最多,其次就是我們這樣有居留權的人,最糟的就是外國人。外國人買房連貸款都會有問題
所以想想,我明年可能就放棄台灣那邊的勞退了(最近好像說勞退要倒了),在本地申請公民。然後賣掉我現在住的大樓屋,去買國宅,這樣可能我就不需要工作了,去做做義工,去實踐自己年輕時沒做的事
聽說啦,我也不清楚。不過政府很緊張,一直在打壓房價。我舉一個例子,SARS大家都經歷過,本地的做法(1)全面撲殺蚊子(2)每年定期居家訪視環境(3)學生每期都有居家上課周,因應以後會發生不能上學的情形(4)定期媒體宣傳寶島
可是台灣呢?SARS都過了,蚊子還是一堆,水溝還是沒清,登革熱還在肆虐
"最近好像說勞退要倒了"...應該是有一個破產點,只是大家在關注政府會不會救,拿什麼救?可是,我一直不認為我領得到,二十年後,是共產不見了,還是青天白日不見了,或者是我不見了,還真無法想像
上次兩個印度人帶著識別證,就說要來看我家,我還搞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後來才知道,是來看家庭環境乾不乾淨
每天長時間通車是很不健康的,想買的離工作地點近一點不能說有什麼錯 ~
steven_tw: 其實你的回答,已顯出總體問題的病因了;這樣就會無限循環,那高房價也真的一點不能說有什麼錯。呵
所以距離不是問題,屋價也不是問題,問題在工作。工作在哪裡,人就會群聚在哪哩,住的需求一增加,房租或屋價都會提高的
政府資源、政策、人口和工作,這些東西是互為因果,竟是是人多的地方工作和機會就多,還是工作多才造成人口多,我們出生時就二者之間的正向循環早就形成了,所以我們看到的可能是一個果。
遷都台中吧!帶走幾十萬公務員、家屬及相關產業勞工,台北的房價就會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