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讚成張大春的那篇文 從MIAO那邊轉的 教育部長是笨蛋 男主角學生論述空洞 搞錯重點 可是他現在道歉了 可見是個很不錯的人 做任何事 不論對方如何 先問自己做到了沒 教育部長不夠尊重學運 當天派鎮暴警察等等之類的 把別人當暴民 很過份 可是身為有理想的一方 在熱血之餘也應該要言之有物 畢竟今天你是站在社會大眾前 有所訴求 是為求使社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的 所以沒有必要變得跟教育部長一樣"沒禮貌"
不夠尊重當下場合不是嗎? 當你做了所有你能做得 理直氣壯 再多打壓聲浪也不過就是小人招術 自認有眼有腦袋的臺灣人民是會有公平審議與判斷的
我不喜歡大人倚老賣老 可是我也頗不欣賞只知在那熱血喊話 卻偏向毀壞 而非重建的行為
有一天妳也會老 妳也會長大 這社會什麼人都有 什麼角色都有 什麼個性都有 妳不可能消滅所有的角度 而事實上這也是相當剛愎自用的行為
歷史老去 電影有老電影 但我們仍然在今天可以從中品玩到什麼 老人也一樣 好比王安石變法我覺得其中失敗跟成功的部份 至今適用
我不曉得妳最近為什麼這麼想完全殺死另一方的聲音與角度 先不論對方對或錯 這麼截然的去對立與分化 事情永遠不會有解決的一天 妳是想解決事情 還是只是想吵
消滅另一個角度?吵?我不懂妳的意思。我的貼文只是表達我對這件事的看法跟喜好而已,如果說解決,還真得沒資格。
我不覺得這位同學的表達是失當的,這一連串的事件可以看到台灣教育的黑暗面(校長立刻道歉、報紙立刻刊登頭條指責學生態度,沒有人管他在說什麼),實際上面對體制跟老師的時候,有太多是是而非,敷衍了事打太極的對應:我們會聽進去,下次在討論
就是曾經親眼看到所以對這種事情感到憤怒,我百分之百了解那個情況。如果彬彬有禮可以解決事情的話,那幹嘛大聲?就是因為在制定法規時有不公平的現象。
我的貼文只是我當下的所見和所想,這些想法也會隨時改變,也許無腦了點,看看就算吧。因為我資訊是二手的,我沒把握正確,也就是發發洩跟一般的心情文一樣,至少代表我care。建立什麼毀壞什麼,我不覺得自己有這麼大的能耐
上面的引文的意思也不是將這位同學英雄化,而是真的嘆氣,太多在其位者到這番田地還不願意進步!
以上妳的回文 就是我所謂的吵 我不曉得妳親眼目睹了什麼 也不覺得表達對一件事的看法就一定是要改變些什麼 但今天我想質疑的是 針對社會議題 很多人都很關心 都很有想法 也都很會罵 但罵完後呢 罵了是要幹什麼 我們支持某方說法如果不是希望說法變想法 想法變做法 那一天到晚不平的罵罵罵 感覺只是在宣洩怒氣
一個社會只有情緒到處流竄 卻沒實質在往前進 感覺會是個遲早有一天爆炸的核彈
我很欣賞這位同學 他把他的想法化成了做法 但我覺得他需要理想之餘再更實際一點 罵了教育部長 並不會讓他改變 就像這社會為什麼要有法律 就是因為不是人人都能靠感情 美好去教化與從根本改變 這需要時間 那當務之急呢 是什麼? 是要體制改變 不是教育部長人格提升(是說一般人都不見得有幾人能從根本改變了)
要先確定目標 才好擬訂方案 不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但也需要有忍辱負重 勇往直前的精神
年輕人有想法跟熱血 我們還有希望改變 所以更應該要趁這個時候把自己更往上提升 而不是一天到晚給自己找藉口
社會客觀大環境是如此 那就現有手上的條件 我們能做什麼 我不想抱著茍且的心理 做做 看結果會怎樣 我做了 我就要有成效 不一定要很大的成效 但一定要有點什麼 也要有勇氣跟膽量去期許 自己可以改變什麼
媒體玩這套 那我們可以怎麼玩與之抗衡呢? 真得如此絕望 沒煤體 就無法發聲了嗎? 我不是說媒體跟教育部長對 我只是深深感覺到臺灣很多年輕人在害怕 比起真想做些什麼 反而是害怕被威脅到什麼 不能突破這份害怕 就很難去跨越什麼
面對風雨 要更加崇高的屹力不搖 克制自我 小我的情緒 這是做一件大事時必然的犧牲 因為是在替千千萬萬的人 而非自己發聲與做事 不要變得跟現在的那些在上位者一樣 只想到自己
唉,我承認po文時我的想法並沒有那麼嚴謹,就只是單純表達個人想法而已。然後我想這則的對話可以到此為止了。對我個人的建議我就收下,其他就不多說什麼了,但請妳下次批評前,請先多看看想想別人為什麼這麼講再說吧。否則也容易變成拿著看似宏觀的標準,套到實際層面上也是一竅不通

或許 我們在看待事情的大小觀點不一樣吧 我不喜歡將一件牽涉到很多人的事加上自我感情的投影 因為那樣會煩不完 就好比我在妳這則下面講我的想法 也是不念在朋友立場 與我對妳有感情的角度來講的 我妹有說過我這樣有點無情 可是有些時候 妳顧念太多感情 妳無法說妳真正的聲音 如果我今天在這種時候 把妳當朋友 那我會選擇什麼都不說 即使說了 也只會是很邊邊 很表面的東西 但我是抱著嚴謹態度在看待每個社會事件的
記者跟新聞 在搜集資訊時可以溫和 深入與關懷 但在報導時不應捲入個人情感 當然妳我不是記者 也不是在寫新聞 可是我是以此為目標在訓練自己的 我永遠記得那張震驚於世界的普立滋獎照片 一個小女孩與禿鷹 然後我一直在想 今天不論是寫什麼東西 拍什麼東西 我想如何呈現 剔除小說 我想我還想有一塊就只是無情的說出什麼 多說出一個角度 剩下得就是看到的人自己填進去什麼
如果傷到妳 我道歉 不過這是以一個朋友的角度說出 而我的批評 妳看看就好 不一定要往心裡去 學會拒絕別人的聲音也是需要的
而我接受妳的說法 因為在處理非個人經歷的事情時 過度沒有同理心一直是我的毛病 不限對妳 至今我也還在抓平衡點吧
妹妹說我沒有傷 所以才會這樣 當然不是人生沒挫折 我是指一種會帶一輩子 一輩子只能隱隱作痛或選擇封起來的傷 幸也可說不幸吧
我沒遭遇什麼挫折對教育部長也沒有深仇大恨,頂多因為學校咪咪冒冒的事情看到了高層的應對和嘴臉。妳說的都對,也非常好,確實現在有太多情緒po文流竄其中,這是很值得正視的問題。我沒有生氣,也沒有要反駁以正自身形象的意思,說到此為止是因為單純對這樣的辯論感覺疲憊。
我覺得妳的講法並不會無情,只是好容易把焦點轉向對人的攻擊,在辯論上絕對氣勢充足,但是隨後跟別人的互動卻很容易就演變成要辯倒對方的勢態。這在法庭上很OK的,可是真得要討論事情就很難得到對方的想法,不懂的人看妳說不定認為妳很高姿態呢。
但我知道妳不是這個意思,且這麼看來反而是無法虛心受教的我比較糟糕吧~謝謝妳願意當我是朋友勇敢的直言不諱,妳說得真得很好,不用多想啦,這樣反而是我會過意不去呢。
QQ我知道我在囉唆的時候真得很容易這樣 連我老爸老媽都嘆氣 >"<妳沒生氣就太好了 害我擔心了一整天
至於妳說的疲憊 嗯 我知道是什麼 OK的 我比較擔心的是傷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