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原著、影評、訪談通通沒看,被噗友劇透雷有一點。
照慣例我看電影又不太專心,總是會跑題和畫錯重點(有時甚至帶錯課本)。
在電影一開始成人Pi告訴作家「聽完這個故事,你會相信GOD的存在(我腦內一直在自動過濾「上帝」這個翻譯)」,腦海瞬間就幫它接Arthur對著Saito說「Don't think about Elephant.」
然後,說書人就像魔術師一樣,先讓我們看了看它的袖子(檢查),秀出那張牌的花色,接著,一陣眼花撩亂的表演,然後──噠啦!觀眾手中正好握的就是那張指定的花色!雖然,或許是被轉移注意暈頭轉向時偷偷塞入的。這個比喻讓我想到了〈The Prestige〉── 「Three parts or Acts」
有噗友拿英國詩人西格夫里·薩松的詩
〈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來為這部片的心得做總結:
我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慄 Look in my heart, kind friends, and tremble,
因為那裡才是你本來的面目 Since there your elements assemble.
一位上了年紀的祖父教導他的孫子關於「Life」,告訴他──有兩頭狼在我們體內可怕地爭鬥著。其中一隻是邪惡的,牠是恐懼、憤怒、嫉妒、悲傷、悔恨,是貪婪、傲慢、自憐、內疚、怨恨、自卑、謊言、妄自尊大、競爭、優越,並自負。另一頭則是喜樂,和平,愛,希望,共享,寧靜,謙遜,仁慈,仁慈,友誼,同理,慷慨,真理,愛心和信心。同樣的爭鬥會在自己的心和所有人的心裡。孩子聽完後想了一會問:「哪一頭狼會贏?」老人回答:「被餵養的那頭。」
還有學姐很扼腕的「終究沒有回頭的不回頭」,我其實沒有很遺憾,總覺得有時候不回頭要有不回頭的決斷勇氣。其實我必較好奇那一幕理查帕克凝視著叢林到底看到/想看到什麼?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凝視著你 When you gaze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also gazes into you.
雖然尼采的整句話其實是:
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凝視著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He who fights with monsters might take care lest he thereby becomes a monster. And when you gaze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also gazes into you.
成人Pi說,最遺憾就是沒能好好道別。
讓我想起某次驚鴻一撇的風俗誌,忘記哪個地方,喪禮就像是一場慶典,在亡者真正嚥氣的前幾天葬禮就開始了。他們會幫亡者換上最好的衣服,並備有豐盛的美食,邀約親朋好友近鄰鄉里狂歡慶祝,並與亡者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