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突然想到,所謂的產業空洞化,不過就只是單純的資源轉移/再分配問題而已,較富國的生產資本往較窮國的資源流動是為了求取更低的成本,較低階產業的生產資本往較高階產業移動是為了求取更高的投資報酬,生產人口不均與都市化問題乃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群聚效益與更低的外部成本,雖然著眼點不同,做法不同,外表看起來也不同,但實際上都是商業經營上求取更多利益的必須手段。
latest #7
一口氣突然打通這幾點沾沾自喜之餘,試著google了一下,發現這種通貫論點不但早已是經濟學研究的主題之一,而且已經有不少完整的論述出來,就覺得自己底子真淺,有點空虛。看來我以前上經濟與研究之功果然都還太淺了,很多東西從他人處學到了的話,就可以更早去思考到底其後是為什麼了。
不用這樣想,你能想到已經很不錯了,既然已經知道這些,那接下來就是要想辦法降低空洞化之後產生的問題,如何彌補國內經濟的快速萎縮,像EU有基準,海外生產、工廠關閉等,企業有義務必須與工會組織、勞工代表,事前協議,如違反將會被法院判定直接敗訴,其目的是要讓移轉海外生產得企業也要保障國內的市場,妳就是要關廠,也要給我有代替雇用的保障。
這些都是市場機制無法平衡保障的,產生出來的社會外部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想這些沒有先想到就比人高的問題,能討論這些就代表也許你能為國家經濟出些力量
tsuhomikoto: 諸事甚難,勞資矛盾跟階級差距持續擴大只是一起死而已。身為一個自認有良識的資方,也只能站在盡己所能的角度慢慢思考。
妳是個好老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