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例無雷] 近期觀影心得快速分享之二:索命記憶。我很喜歡,也許比作品應該給我的還更喜歡。
latest #16
Danny Boyle還是很屌。不只是說他是厲害導演,應該說,感想就是他是很屌的那種厲害導演。能把藝術拍賣會拍成那種節奏感的導演(真實的現場是真的很無聊,若要說有張力,比如拍價可能會破億的主拍品,氣氛也是壓抑,比親身參與前想像無聊萬分,畢竟裡面還真的七八成都是很無聊的人),大概也就是拍過《猜火車》《28天毀滅倒數》《貧民百萬富翁》《127小時》的導演了。
我本想說:我自己不精確地把Danny Boyle的電影大概分為兩種,依照情節單元個數,或者說情節密度來分。《猜火車》《127小時》甚至拍壞了的《海灘》,其實整部電影作為一個大故事,情節密度是低的,《28天毀滅倒數》《貧民百萬富翁》是比較類似好萊塢電影,要用一百多分鐘講一個大故事,起承轉合依節奏分配進來。
我本想這麼說,但我想,準一點的講法應該是:Danny Boyle是那種會把其實整個大故事情節鬆散拍成電影的導演。
而《索命記憶》有點對半成兩截,我去看的那場,廳不小作到七八成,前段有明確懸疑,或說危機待解決:畫究竟在哪裡?怎麼找出來?為什麼當時會那麼作?這個至少三位主角的電影三人的立場似乎不能全一致,最後要怎麼給觀眾一個滿意的收尾呢?
觀眾大致都還看得挺樂,但後段之後,一部分是故事變得比較複雜,畢竟這是部必須穿梭在記憶和現實間的電影,二是這電影的哏,與難掌握的妙處,就在於觀眾很自動被好萊塢電影訓練著,投射給主角(至少是某種程度的「好人」,就算他們是在搶銀行也一樣)的關切與認識,就是導演和這劇本也想做些動搖的。
這電影多的是透過催眠出入記憶的段落,光是想當然,就覺得這給Danny Boyle發揮會是如魚得水,他也算做出了個新的成果,很精彩,甚至沒有時序跳躍,也就是說,其實都是按照進度多一點多一點解開謎底,不是想像中會很難理解的那種玩法那種電影。
但從散場時的反應來看,不少觀眾並不滿意甚至覺得模模糊糊,除了大概不是想像中的動作電影之外,一部分大概也來自前頭說到的部份。回想起來,他說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很公式,但就是不那麼簡單。
情節就不說太多,講一個很特別的優點就好,也是為什麼這電影應該進電影院看的理由:錄音。
我想這電影的這環節,絕對是刻意地作得很棒。不知在技術上也做了多少努力才克服技術問題最後有這樣的成品。
樸素簡單的說明方法是,這電影有很多催眠的段落。催眠師得持續在現實講話,而主角進入記憶裡,就想像成類似夢境的地方,導演沒有總是用近年流行的換個濾鏡換種數位調光來處理掉,在記憶裡也有聲音也有說話也會有音樂,而催眠現場也同樣,旁觀的其他同夥也會說話,也有音樂,還有催眠師在那記憶裡與外都會說話,同一把女聲。
甚至包含被催眠者自己也在記憶裡外都會說話,而且過場與串連也不是那麼斷然兩分(比如《Inception》),若有參加過催眠或者觀落陰關元神經驗的朋友也可以用經驗比對,這比較符合經驗裡的感官感受。
這電影這部份作得很精緻,在戲院大廳的音響裡看,絕對有不同於看電視dvd的感受。當然,若家裡有高級放大機與耳機或什麼家庭劇院組,或許可以吧?
關於一般的「觀影心得」,那些真正的,切身的感想,我想就留給我自己。不多說了。最後給一個溫馨提醒:
本片是限制級。不只因為哪段場景在分級得放限制級,而是要拍攝一部關於封印的記憶這樣的電影,自然得有很強的很本能的力量去衝撞他這類的環節,恐懼、性、暴力、癡迷的愛恨等等混成的東西一定有,導演選擇用很強的方式拍了。我看了覺得也幾乎都是必要的。請有這般心理準備,限制級電影,雖不是全片整段暴力,但也不是好的約會電影,枉論親子共賞了。但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進場去看看。
另外,特別推薦給喜歡James McAvoy、Rosario Dawson、Vincent Cassel說話聲音的朋友,我想他們在這電影裡這部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也確實都別有用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