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搭車時稍微翻了車上的一本書,書名為"奢華,正在流行",書內的前序中將消費的性質分為兩種,一種是工具性消費,另一種是情緒性消費。
所謂的工具性消費,在乎的是其所具有的功能是否能夠解決生活需求;而所謂的情緒性消費,除了功能外,更想要的是其產品所帶來的正面情緒,舉凡自信、舒服、快樂等。
看到這邊時不得不讓人覺得蠻有道理的,不同於以前的農村社會,絕大部分的消費是為了生活;現今社會上大部分的消費已轉變為所謂的情緒性消費,更正確的來說,這種的消費型態已經成為了生產的主力。
雖然這類的非必需性消費偏向於奢侈,有部分昂貴的商品被視為炫富;但這也表示我們越來越懂得享受,經濟能力足以負擔這種的需求,同時表示各方面(科技、文化等)的進步,整體來說也算是一種正面的成長。
這本書是剛好有機會翻到的,等之後再找地方把書借回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