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_Rimbaud 覺得
12 years ago
我在當年看過《女生向前走 Girl, Interrupted》之後,就一直很喜歡她。包含她後來的作品內外許多個性鮮明的言談與行動,異舉與義舉,對我來說都增加了很多影迷能有的好感。
這新聞出現之後,看到多數反應都非常正面。我想不如看看原初她的投書內容。
tw.news.yahoo.com/裘莉投書紐時...
latest #9
CHE_Rimbaud
12 years ago
這件事,就個人選擇來說,「為了孩子選擇切除雙乳」,尤其在這個乳房不只是第二性徵,也早不只是個女性性魅力的象徵物,甚至早從男性私相交換意淫,到成為公開的媒體慣用焦點,製造出很多受眾聽之也都習慣的用語。(這其實也不過十年內,就有很大的變化了,只不過又是處於變化裡,習焉不察。)做出這樣的決定,不只是面對手術的疼痛,自然很大部份也在於直面對抗我們這文化裡慣常的價值。
CHE_Rimbaud
12 years ago
也所以不管這投書裡點到,或者後續媒體的切入點,甚至觀眾網友的反應,會提到明星丈夫的支持、以她一向被認為「性感」作為映襯、甚至自己說到「我覺得自己還是百分百的女人…絲毫無損我的女人味」這點。
CHE_Rimbaud
12 years ago
我想,絕大多數的正面評價與感動,是來自這部份的勇敢,甚至裘莉主動投書,也是覺得之中有這樣的正面訊息值得傳達吧?
立即下載
CHE_Rimbaud
12 years ago
但這件事,若作為一個醫療選擇,淡漠點說,也該是個極端的醫療作為。任何有科學訓練的人,對於這故事裡醫生談到的致癌機率「百分之八十七降到百分之五」,必然是存疑的,即便符合統計規則設計下的信度,效度也必然會有問題。
CHE_Rimbaud
12 years ago
我很肯定地使用了「必然」這詞,因為實際上,癌細胞的產生可能是不可掌握的,只能就累積統計給出個數字,或者別這麼生硬地回應,我們也可以嘆口氣,談談彼此對運命的信仰、對偶然與隨機的控制與受制各是什麼態度?
CHE_Rimbaud
12 years ago
你每次出門,意識到車流,該路口的車禍機率百分比數字,是否決定你的行動?因此停下腳步、甚至有個立刻寫下遺書的念頭、或者一個撥電話把一直沒說出口的那句話,告訴那個曾經錯過的人呢?
CHE_Rimbaud
12 years ago
這個醫療決策背後,還有另一個也很值得驚悚的價值觀:基因決定論。其實看到這新聞,我的第一個念頭是聯想到那部電影《千鈞一髮 GATTACA》,於此,我們或者可以返回來找到一個正面的態度,大概也可能有些情境是這樣的:
關於為了所愛勇敢起來,那麼我們是否願意在機率極低的情況下,做出至少同樣艱難的決定。決定相信機率小的可能性,並且為之犧牲堅忍呢?
CHE_Rimbaud
12 years ago
至於「療法」進入商品開發推廣的邏輯裡被運作,名流對應的行徑與公眾觀感的市場利基,這部份的統計數據其實還比較龐大、可信,但這會比較無聊,我寧可用這時間進行來嗜好之一,看看各時衛星雲圖,不理會氣象局的數字,推敲明天的降雨機率。有趣多少見仁見智,但是很實際的一個決定。
花一點
12 years ag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