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心靈狀況是困窘又矛盾的,當滿足了物質需求後,也同時會尋求人性的需求,尋求生命的意義,以解決本有的不安和焦慮,這些需求包括了關連的需求、超越的需求、歸宿的需求和認同的需求等。這個人性的需求,只要是人類生存的一天,它就存在一天,人性的需求它透過六根表現於六塵中,
latest #9
因此人類永遠生活在六根與六塵的交互作用中,而居中策動的,就是上述所提的種種人性需要。如個人行為過份積極或消極,都會把自己生活帶入無限的煩惱漩渦之中,如刻意地追求善行、如刻意地追求惡習、如刻意地急公好義、如嫉惡如仇等,都會引起心機等,不祥之物,它會破壞了平靜的精神生活。
六祖壇經說: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靜至無餘,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換言之,佛法是肯定人性需求的,這些人性需求是生命的根源,當我們邪用時,人性需求即轉變成煩惱、做繭自縛或造成罪業行為。
清靜至無餘,菩提本自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