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現世、WITH馬庫斯、戰爭三十題】第一次殺戮
latest #18
坐在書桌前,將任務的報告書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看過,確定內容全部記下後才起身出門。
這是第一次執行任務,必須確保任務成功完成,決不容許有任何的差錯與失敗。根據上頭表示,此次任務還有一位搭檔,聽聞對方是有能力之人,希望能夠合作愉快。
到了集合地點,距離集合時間尚有十分鐘,對方卻也已經到達,想必是一位非常守時之人。
「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出聲向對方打招呼表示自己已經抵達可以準備出發了,對方與自己的穿著上有些相似,同樣都是紅色的大衣,這讓我不得不懷疑,上頭是否對紅色有某種怪異的喜好。
「....」比集合時間早了些到達該處,但並未發現上頭所安排的同行者,想必是還沒到吧。在空檔之餘,我倚靠在集合點的大樹旁,反覆地確認任務的內容與身上的裝備,畢竟任務是不允許有任何閃失的。
立即下載
「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  一道聲音從不遠處傳來,我默默地看了看聲音的主人,看那穿著應該就是同行者了。「.....」我舉起雙手比了比暗號後,對方也回應了相對應的暗號,再次核對對方身分後,便點了點頭,表示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以執行任務了。
確定暗號後向對方點頭示意可以準備出發前往目的地,在前往的途中一邊思考著任務的內容,上頭對於這次的任務只派了兩個人,這說明了不是對手太弱,就是我們有絕對足夠的能力。
步行了幾里後,找了一個至高處觀察任務目標的情況。「.....」我仔細觀察了任務目的地,約有60人左右,從裝備規格與陣行的整齊度來看,應該是支訓練有素的軍隊,看來這次的任務並非以往的那麼簡單。「....」我將所觀察的一切轉為暗號傳達給身旁的同行者,並問他是否有什麼計畫。
仔細觀察四周的地形與人的分布,分部不是很散,卻也不是很集中,仔細思考後,向對方表示等到晚上行動似乎對我們比較有利。
同時一邊和對方討論行走的路線與解決任務目標的方法,任務目標雖然人數並不是很多,仍然有六十多人,而我方卻只有二人,必須要更加的小心謹慎才行。
晚上偷襲嘛...利用敵方視野上的障礙進行攻擊,這個想法十分不錯。「....」我點了點頭同意的提議,隨後便將臂刃伸出,用其在泥土上繪製路線圖。路線圖呈現的進攻方式為:「由我當誘餌,在目標營區內起騷動並破壞其救援設施,然後再由另一者趁亂從後方突襲。」。
仔細看過對方畫的路線圖,規劃的很不錯,就是有些冒險,但是面對人多的情況之下不得不這麼做,將路線稍微修改並記下後,兩人討論了一會作戰該如何進行,接下來只要等夜幕低垂之時動手即可。
夕陽西下後,便從原本躲藏的樹林後現身,此舉吸引了不少敵人的注意,「....」隨後我將雙臂的臂刃伸出後,便往人群中殺去。
「.....」果然很難纏,每當我擊殺一名敵人,後排的便會立刻向前補位,完全沒有陣形上的空隙。若按照這種局勢,會很難找到對方用來求援的通信設備,得加快腳步才行。
「....!!」解放了身上的限制後,便奮力的向前劈砍,眼前的敵人瞬間被砍成了兩半,隨即將臂刃射出,將補位的敵人擊殺,趁著連擊造成的空檔,便奮力殺出人群尋找通訊設備。「...」總算是找到了...我二話不說,便將另一手的臂刃射出破壞通訊設備。「.....」果然,對方完全沒有給我換上臂刃的機會便迅速地將我團團圍住,但該做的已經做了,剩下的就只剩下相信同伴了。
在日落後同伴上前誘敵,我也從後方悄悄地偷襲敵人,敵方來勢洶洶能擋一時是一時,在解決後方敵人的同時毀壞剩餘的另一個通訊設備,以防敵人找來更多的幫手。
此時,聽到前面有著不小的騷動,猜想可能是同伴陷入了困境,便趕緊解決敵人衝到前方同伴的所在位置,解救同伴並且合力擊敗剩下的敵人,以便完成任務。
看到敵人後方開始有了騷動,原本的包圍陣行也隨之潰散,我趁混亂的空檔,將備用的刀刃重新架上並擺好戰鬥姿勢,開始斬殺所有在出現在面前的敵人。
重新面對敵人後,第一次任務,第一次殺戮,一次又一次的殺敵,縱使害怕也不能表現出來,每殺一個人,噴撒出來的鮮血滴在臉上、身上,還是熱的,然而手卻是冷冰冰的,每殺一個人,彷彿背負著更多的罪孽,但是在自我的要求之後,凡事都必須做到最完美,因此,在這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任務,有再多的敵人、在多的阻礙,都必須殺之。
在激戰中,怒吼伴隨著哀號,無情的劍刃一次一次地支解眼前的敵人,內臟、殘肢、鮮血遍布在自身的周圍,儘管鮮血濺滿全身,我並未停下動作,反而對敵人施以更多無情的攻擊,直到戰鬥結束。戰鬥結束後,所有的目標都已倒下,沒有一個式還有氣息的,「....」我看了看這充斥著斷肢與鮮血的區域,對此情景並沒有任何感想,確定目標都殲滅後,我便向夥伴比了任務結束的暗號。
任務結束了,任務目標已經全數殲滅,除了依然站立的我們,到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倒在地上的屍體是斷壁殘肢沒有一處是完整的,強忍著作嘔的感覺,這只是第一次,想到今後也許還會有類似的任務,必須強迫自己習慣。
「走吧,結束了。」向同伴表示,該回去回報任務了。
-以下開放回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