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緣一切智,以大悲為上首,修行布施,則能攝受一切智慧,疾證無上菩提。自己與別人間情感的關係,如果是接受和佔有關係,容易破壞個人心理的統整;如果是擁有和控制性的關係,容易演變成暴力和紛亂。只有佛法中慈、悲、喜、捨所發的愛最能表現出生命力,提升人性尊嚴,成就現實的人生。
latest #10
這個慈名愛念眾生,常來安穩樂事以饒益之;這個悲名湣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這個喜名欲令眾生從樂得喜歡;這個捨名捨三種心,但念眾生不憎不愛。
換言之,愛本身可以成為煩惱和苦樂,愛本身可以障礙人類智慧的發展;但亦可成為般若,成為人性提升的動能。
人類與生俱來就帶著不安,因此他必須尋找解除不安的途徑。很不幸的是,人類愈想逃避不安,愈是造成更多不安的現象。心的不安是人類精神生活上的大問題,而不安本身即在企圖予以克服的心情下,造成更多的不安。換言之,愈想以有來鞏固自己,私心就愈造作、愈嚴重,因此放下就能給予,就能佈施,就能博愛。這個博愛是古今中外的至德,是大智慧的表現,是完美人生的途徑。

日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