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April
分享
12 years ago
【最新上線】楊翠:高潮過後,戰鬥開始──我們需要...
摘錄:
8月3日,兩種社會運動,共時同地,在台灣現身/聲。
其中一場,25萬人上凱道,送洪仲丘,向軍方嗆聲。他們來自台灣各地,為一個無辜受害者而走,展現「社會正義」,為了公眾議題挺身,體現「公民運動」的核心價值,寫下台灣公民運動史上的階段性意義。
然而,在人潮與鎂光燈之外,還有一場社運發生,
April
分享
12 years ago
百多名民眾與學生,在燈光黝暗的立法院,延續日前幾場公民與學生發起的反服貿行動,訴求「行使公民權」,為突顯立法院為人民所有,拆掉圍牆,突圍進入院前廣場,就地躺臥,有人更被強行拘入院內,直到凌晨,這些突圍人員才被警察一一抬出來。
April
分享
12 years ago
這兩個事件,被賦予全然不同的評價。立法院突圍事件,在主流媒體上,不是缺席,就是簡短到無法被了解,而在網路議論平台,則被指責是愚蠢冒進、缺乏訴求、毫無意義、不能解決問題,或者貼上「政治化」、台(獨)派的標籤。特別是在25萬人上街的高潮之際,這一場行動被與「和平理性的公民行動」刻意切割,被貼上「暴力」、「愚昧」的標籤。
April
分享
12 years ago
一夜之間,兩場運動,彰顯出台灣社會對「公民運動」的兩種理解,也迫使我們反思,台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社會運動?
立即下載
April
分享
12 years ago
下文轉自
酥餅
:
楊翠老師是溫柔的老師,現實是,和平理性那一種一旦變成典範,要閹割的就是另外一種真正有決裂的準備,有決心造成政府壓力,有打算透過政治力量造成真正改變的運動。
權力者又不是吃素的,他看到有兩種不同的活動,他會不知道該捧哪一個打哪一個嗎?願意表態比不願意表態好,有秩序、人多、照片漂亮這些都是好事,但是至少也要認清權力者會怎麼利用你。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