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阿諾 分享
11 years ago
In memory of Nelson Mandela Nelson Mandela obituary
latest #9
馬丁阿諾
11 years ago
昨晨打開新聞頻道,映入眼簾的是這位勇者長眠的訊息,好奇地轉一下其他新聞台,全部都是日月明功 ...
scubagolfer
11 years ago
衛報文字水準高,紐約時報的 當然也很好看
濕爹客
11 years ago
臺灣電視新聞比較喜歡探討網路惡搞,藝人誹聞,社會犯罪,一個老人過世引不起多少迴響,何況是非洲的老人,沒有印象又天高皇帝遠,也無可厚非,最重要還是與臺灣斷交那位南非總統。 曼德拉即使是勇者,但他最大的貢獻予價值是在南非,而非臺灣吧?
立即下載
馬丁阿諾
11 years ago
scubagolfer: 感謝介紹,紐時這張照片就足夠令人回味再三。
馬丁阿諾
11 years ago
stec: 那當然,台灣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事物哪具有重要性?
濕爹客
11 years ago
要說是媒體短視,抑或人民無知都可以,但話說來,曼德拉對世界做(貢獻)了什麼?? 說實的,我不清楚,但我還知道他爲了非洲人權(由其是南非黑人)做出一輩子青春的貢獻(坐牢),這是覺多數人做不到。 國際社會是現實的,國際社會對臺灣不也是輕輕一筆帶過? 這是相對的。 不過臺灣捐錢倒是不手軟, 所以臺灣雖不是世界中心,但是確一直朝中心方向進入。
scubagolfer
11 years ago
曼德拉為南非白人做得也一樣多,不是他的「彩虹」願景,黑人翻身後早腥風血雨、清算白人了,大胸襟、大視野
濕爹客
11 years ago
所以曼德拉得諾貝爾和平獎實至名規,但覺得多數臺灣人對曼德拉過世比較沒那麼激動或是緬懷也是很自然反應,曼德拉胸襟與願景固然有其不凡之處,但臺灣畢竟是臺灣而不是南非。 這就好像隔壁村的大善人過世了,鄰村一般與善人沒有交情或是無接觸的人,不會有太大的悸動一樣,覺得這才是常情,而不是冷漠無情。
馬丁阿諾 分享
11 years ago
"別問我,去找當政者,我已經不再碰政治,我已經退休了。" 果然,跟中國文化擁有不同的理想與胸襟。 Nelson Mandela Centre of Memory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