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馬丁阿諾
分享
11 years ago
二訪,除了家人喜愛的糟香三寶、水晶肴肉,其餘皆試不同菜色。這一大鐵缽的軟兜,分量驚人,吃得盡興還能打包
latest #23
馬丁阿諾
分享
11 years ago
壘球size的獅子頭三顆,軟嫩適中嚐不出肥腴,很妙
馬丁阿諾
分享
11 years ago
雞火煮干絲,片得稍厚一樣軟嫩,或許為了較易吸味?
馬丁阿諾
分享
11 years ago
開洋葷點的清湯魚圓,軟而無味,家人咸表不喜
立即下載
馬丁阿諾
分享
11 years ago
本日最後一名,麵點似乎是冶春的弱項啊
j pa
說
11 years ago
看到最後才知道是冶春 XD
leave
11 years ago
居然有我每次都點不到的清湯魚圓!
這類魚圓軟如豆腐是正常的,味淡但應該不至無味才對 (應有魚味而非腥味) 。我是以上海小館為比較基準。
leave
11 years ago
他家軟兜是我的最愛
馬丁阿諾
說
11 years ago
leave
: 上海小館的魚圓沒嘗過,但冶春確實沒啥魚味兒。口感極軟我有心理準備,家人則嚇了一跳,以為魚圓的標準就該是"彈牙"才對。
馬丁阿諾
說
11 years ago
tscjerry168
: J爸有空來台北可以試試冶春,跟郁坊是兩樣風情。
濕爹客
11 years ago
加澱粉就會彈牙,沒加粉就是軟如豆腐,此爲魚丸宿命。
j pa
說
11 years ago
Martin_Note
: 下次去一定試試
濕爹客
11 years ago
沒滋味就是魚肉成份太少。
leave
說
11 years ago
Martin_Note
: 我第一次吃到也很驚訝,但老闆解說之後就明白。幾乎全是魚肉絨(印象中好像還有一點蔥薑水和極少量的蛋白?),要靠蛋白質凝結成形。軟嫩才是正常的。哦,也有點像燉蛋的口感,極嫩!
leave
說
11 years ago
stec
: 果然是大師一點訣,請務必收錄在下一本書裡
濕爹客
11 years ago
leave
: 只要做過魚丸就會知道,不需要大師也可了然於胸。
leave
說
11 years ago
stec
: 但在台灣,似乎很多人都會迷戀所謂「Q彈」的口感,隨便google幾個台灣的網路食譜,地瓜粉、太白粉幾乎都是固定組合,還有特別強調要試試看Q度的步驟
當然啦,就像你常說的「適口者珍」,但我總覺得,做菜背後的知識遠比那些步驟重要得多。
濕爹客
11 years ago
工商社會,賺錢都來不及了,何來時間講究,花錢吃現成比較快,不過有利有弊。 現代人對於吃多是"感性訴求,理性要求“
濕爹客
11 years ago
魚丸光軟確沒滋味,也是大有問題的,說不準放些奇奇怪怪的玩意?
濕爹客
11 years ago
南海路口的材哥福州麵,乾麪附得魚丸就算是較純的魚丸。
leave
說
11 years ago
材哥福州麵(筆記)那一帶超多賣福州麵和魚丸湯的~
濕爹客
11 years ago
財哥福州麵
<---google map
scubagolfer
說
11 years ago
我這粗人總覺得那魚圓湯加些鹽就成啦
馬丁阿諾
說
11 years ago
缺香味有可能是敝人口舌不靈,也可能是整碗湯沒放鹽導致過淡,畢竟鹽是重要提味工具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