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CX-300真的有三千以下王者的架式,電流音鋪出來都很漂亮,無論高低頻。但是跟小黃喇叭輸出很不妙的低頻電流音比起來,掛上CX-300幾乎感覺不到這是同一個輸出源(掩面...希望我不會從此掉耳機坑...要克制....)
底迪其實差不多....(毆) 跟之前已經推開的飛利浦(已忘形號,約700)只差在音場前後的些微立體感呈現,但CX-300才剛入手還沒煲,只run了約一個鐘頭
EXILE基本上也是,但是背景音場的層次明顯立體很多(啊我也知道底迪錄音一向就是比較沒錢...成本比較低阿...) 可見中高頻、比較緊的聲音都沒啥影響
我有稍稍比較女聲,JUJU的差異比較明顯,但還是沒有音場立體感變化那麼誇張,低音較有濕潤感跟厚度。舞子幾乎沒有差異,舊JVC(也約700)聽起來還比較甜。安田狀況跟底迪差不多....恩...她錄音也是走低成本路線(CX-300根本可作為錄音成本鑑定機)
其餘中低音男聲用CX-300聽起來就真的差很多!!! 人聲明顯集中很多,鬆散、糊糊的感覺減少很多,三代目聽起來尤其誇張!!!
CX-300另一個很明顯的優點是中高頻電子音透明度很優秀,降噪的效果相當好。盒子上強調的重低音效果我反而覺得還好,可能因為現在耳機都很強調這個,感覺跟飛利浦那隻比起來重低音也就是立體感差一點而已,並不是差太多
因為還在煲,感覺之後亮的電子效果聽起來應該會更順才對
目前基本上覺得花一千五買這個小東西很值得! (我有用折價卷)(價值觀已錯亂) 雖然我還在習慣那種過於立體、有點嚇人的音效
===========run過30小時分隔線=============
低音的音場闊度開始變得更鮮明,連極低頻的電流音存在感都很明顯,但不會過於搶眼跳tone,能清楚地感覺在很後面的位置,定位相當好
人聲的凝聚感依然很強烈,慢歌漸漸可以感受到墨鏡聲音的情緒(非常意外! 但沒嘗試solo那些聽來如何,因為我沒有~呵呵呵) 但聽「Ti Amo」時真的有點驚訝
有嘗試聽線上音樂軟體的TAKAHIRO SOLO(不確定音質,應該算普通吧),恩.....OK,不過只是換了耳機也不可能說會把他嗓子救回來,唱唱民歌搖滾還行啦~就這樣好了
依然覺得底迪聲音部分差異不大,似乎有些微開闊些(?) CX-300比起飛利浦較沒有悶悶的感覺,比JVC厚一些
這幾天都用男聲重低音在煲,女聲還沒有太多研究(因為總覺得好像煲起來火不夠大...(毆)) 再看看~
友人分享monster,稍微聽了三代目幾首重拍與JUJU爵士專,只敢說有點糊,歸咎於我的小黃是$ony所以噪底比較高,其他不好意思再說(其實感覺真的蠻爛的....重低音是很大聲但是很雜亂,幾乎沒有音場立體感,中音就會悶,感覺跟我700的飛利浦差不多(價值3000),而且飛利浦音場可能還稍稍好一些....)
而且我覺得它所謂很潮的外型也沒有很好看.....但我後來想想這個友人會喜歡這個很正常....(意有所指?)
===========run過100小時分隔線=============
有一天忽然感覺耳機低音變很重。真的!是一種突然的感覺!!!整體聲音也變得比較大(希望不是我耳朵壞了...) 應該基本上是有run開了
中低音的人聲的凝聚感很好,感覺上變得比較有深度。拿來聽稀薄的墨鏡剛好合適(毆),但是我聽TAKAHIRO的時候有一點嚇到,應該說他現在壞掉的聲音跟CX-300超互補!!!
情感濃厚的程度很讓人震撼,但只限SOLO,雙vocal的歌基本上高頻電子音都太多,人聲都聽不太到,live也襯太多,一整個不知道在幹嘛
目前為止不太滿意的部分是銅管或者偏亮的電子效果,用這支聽會有點吵,耳朵有點累,因為這樣我覺得這隻在我的曲庫呈現最不好的是橘慶太.....聽得好累....
還有聽今市的錄音感覺也不是特別優秀,還好我不太常聽三代目的CD音源(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