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
11 years ago
【2014】
個人言論為自己負責 不認同請消音
latest #16
Seven
11 years ago
其實3/18晚上就有噗友到立院現場支援反服貿黑箱,但是對於整件事情自己只有大概的理解,所以一直到了隔天上午開著電視看著媒體只有跑馬燈的片面報導,與網路上現場狀況的極大落差。(還有,某些冷飯一炒再炒,某些莫名其妙真想大喊別再浪費社會資源好嗎?)
Seven
11 years ago
對於此次事件一開始普去找了
[爆野家] 《關於服貿》冷靜、客觀、理智、獨立思考,用各種角度力求事實...
這一噗的資料集中看了很久,讀完之後覺得心慌,特別打去和公共行政研究與經濟貿易研究的朋友談論此事。
Seven
11 years ago
因為說實在,這些不是我的專門科,須要有人能討論反芻,感謝我的朋友們,他們假設了一些比較可能實際面臨的狀況舉例,讓我能去咀嚼消化,讓那些條文帶來的影響具體起來。
就像拿三角函數代你如何實地測量應用
立即下載
Seven
11 years ago
其實就所看到的報導、接觸到的言論,自己比較看得懂得是這一篇:
台灣出版業面臨關鍵危機,急需您的關心與協助! -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因為光是台灣自己目前大出版社與通路壟斷的問題,我之前就有一些概念與相關經驗,因此以這個舉例必較讓我理解。
Seven
11 years ago
昨天晚上去了立法院現場支援,與切身理解真正的狀況,畢竟媒體與網路上的消息落差極大。我大約是十點半到達,中山南路上綠黨陣營讓我非常無言,那些發言是非常有煽動性的台獨口號、反對KMT政權,讓我非常疑惑......這樣會不會太模糊焦點?今天我個人認為這是國政事非黨政事。
Seven
11 years ago
總之,帶著有點疲累心情繼續往濟南場移動。坐在郵局前面聽了一些短講,諸如這個 ↓
Seven
11 years ago
但令我失望的是,有教授上來我以為他會就服貿協定帶來的影響與衝擊作一些解說,但我聽到的只是不斷的呼口號和煽動。
Seven
11 years ago
有主持人曾上來問台下:
今天有多少人是第一次參加街頭社會運動?身邊大概五、六成,
有多少人還是學生?大概有六、七成。
Seven
11 years ago
今天這麼多學生,你認為他們看過不論是不是懶人包的包,真的能理解這件事帶來的影響嗎?可是不論是媒體、現場,都沒有人要談這件事情,我想,到場關心的學生還是想更進一步了解的,卻沒有管道。
Seven
11 years ago
每每聽到媒體說韓國簽定用了XX年協商,其實今天我想知道的重點並不是時間,而是他們做了什麼評估?有什麼影響?有什麼因應措施?
Seven
11 years ago
就區域經濟整合的考量,下一步與下下一步我也不反對,但覺得不應該這樣簽。在我家,我姐(金融業)是贊成服貿的,也塞了聯合報報導給我看,但目前的焦點擺在黑箱、服貿該/不該簽、占領立院對民主的影響,沒有半點:服貿具體的影響是什麼?簽/不簽可能會面臨的狀況?如果要簽應該怎麼簽比較恰當?
Seven
11 years ago
雖然可能會覺得談這些很空泛,主政者目前吃不吃還不知道,但我覺得今天這項活動中雖然有很多人混水摸魚,但對於大多數都是學生參與的情況下,讓他們更深入了解這整個問題更加重要
今天才在跟朋友討論這個,總是會有些想洗腦人的聲音在,而我們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學會用腦袋判斷什麼是該相信的東西,只可惜學校都沒有告訴我們這些……
不過我覺得至少他們站出去了,雖然有些可能一知半解或只是覺得這很酷什麼的,但他們站出去了
Seven
11 years ago
ceracera: 昨天去現場看,大多是學生,雖然大家對成熟獨立思考還有一段路要走,但也真的站出去了,其實希望在場的教授學者相關人士能藉這個機會啟發教育一下,而不是讓他們處在一個茫然跟從喊口號的環境,因為這次站出來,我們希望還有下一次(可能是另外的議題),若是有人能分享一下過去不同抗爭經驗也很好(理性請願也好),讓學生能更關心一下社會議題、進一步了解因果利害關係,訓練一下思考模式,以及,能幫上什麼?
Seven
11 years ago
而不是這次結束後抱著無以名狀的心情與疑問,在下一次面對問題發生時猶疑。雖然覺得自己個人的思考總是頗欠週全,很多事情的狀況十分複雜,但老是用模糊不清曖昧不明的態度真的很討厭,有些落入公務員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窠臼,處理變得消極。
就算我經常帶錯課本,還是想請大家不要鬼打牆, 把握重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