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些時間來看服貿熱飲「電腦及相關服務業」與「計算機及其相關服務」的部分, 雖然之前小牛就有整理過, 但是搭配了我小學同學整理的「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對我總體經濟及產業之影響評估(一)」一起看... 我只能說越看越多疑問...
latest #8
在評估報告裏頭有提到 98 年 6 月 30 日就開放陸資來台, 已經將資訊服務業列為開放項目, 所以這一次服貿並沒有新增的開放事項, 而這一次服貿新增了 CPC842... 所以, 其實... 我們早就門戶洞開的意思嗎?
反正一頭霧水就是了 ~"~ 似乎這整件事情要追朔到非常前面的時期... 只是, 既然 98/6/30 就已經開放了, 那也要看這四五年大陸到底有沒有真的來台灣投資, 又或者是他們根本就覺得台灣市場太小沒興趣來...
這邊幫你追加一個簡單的訊息: 台灣跟中國加入WTO以後, 其實雙方"沒有"照WTO下去辦理, 那堆壁壘還是在現場. 中國大概是不想讓事情鬧上WTO變成"國際"問題, 於是沒有動作. 最後有了ECFA要把那些沒開放的慢慢開放.
原來如此, 要對照著看... 再加上 ECFA 的早收清單 (附件四), 在資訊領域裏頭, 台灣對中國幾乎全部開放, 但是中國對台灣卻只開放 842+843, 可是在經濟部以及各單位產生的「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對我總體經濟及產業之影響評估」報告裏頭的資訊相關領域上面, 卻稱大陸給台灣超 WTO 的待遇, 會讓台灣的產業變得更好?! 我無法理解這個邏輯...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