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竹🍒
11 years ago
[討論][民間故事]還是一樣有修課就湊進來聊吧XD
tags: #臺灣民間故事 #共筆 #傻女婿 #巧媳婦 #邱罔舍 #白賊七 #徐文長 #傳統家庭
latest #37
絳竹🍒
11 years ago
大概猜個出題方向: 傻女婿與巧媳婦分別扮演的性別角色、邱罔舍 / 徐文長 / 白賊七的比較、課外閱讀與小組討論的自由發揮
絳竹🍒
11 years ago
總之我在想老師這次自由發揮的比例大概會將近50%吧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哇比例好高XD
立即下載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要從哪裡討論起?這次比較沒有方向OTZ
絳竹🍒
11 years ago
上次討論了很多東西方故事原型的比較與同人改編梗,但這次的傻女婿與巧媳婦在西方故事找不到相似的類型,這可能和家庭結構與性別分工觀念的差異有關。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所以也有可能從文化差異走的意思?
絳竹🍒
11 years ago
按照我考過鹿老師的文概的印象……她會要你列舉這學期課外看過的書。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我靠......(覺得GG
絳竹🍒
11 years ago
然後每組報告的主題不一樣,所以也可以著重寫你們組討論的內容。
絳竹🍒
11 years ago
剛剛阿光提到了有邱罔舍被白賊七欺負的故事……這是我完全沒看過的類型欸XD
絳竹🍒
11 years ago
邱罔舍(玩弄小聰明的土豪劣紳),白賊七(貪圖小利的混混流氓),徐文長(滑稽玩世的文人)三者的人物原型並不一樣,但流傳的故事卻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關於主角怎麼惡整小老百姓最後惡有惡報的故事。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怎麼覺得是很有CP味的屬性)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可是會不一定是惡有惡報?畢竟比較像是民間笑話,一種民族性的悲哀感<<<
絳竹🍒
11 years ago
對欸,惡有惡報不是每次出現……通常是以筆記小說與笑話呈現,整完人故事高潮就已經達到了也就結束了……但我看過的邱罔舍故事是他最後散盡家財投水自殺。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但說那就是惡有惡報也是有點微妙,說不定那是秋期望的,或者是編者與觀者共同期望的?
絳竹🍒
11 years ago
確實是他自己期望的,他剩下最後一筆錢不知道怎麼花,決定把錢送給猜中他尋死之心的人,最後是一個老婆婆怒罵他「去死」之後他哈哈大笑把錢給老婆婆然後投水的。
絳竹🍒
11 years ago
當下看到這個結局完全莫名其妙……但是又有很強的荒謬與悲哀感。
絳竹🍒
11 years ago
還有一個版本的邱罔舍是平時愛捉弄人,有一日害了大病無人理睬,最後就一個人死在床上。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天啊......古時華人的腦子到底是哪種思想才會有這樣的喜好,以至於產生這類型的故事OTZ
絳竹🍒
11 years ago
類似的故事在明代的笑話集就有,流傳很廣,情節幾乎都只為好笑而生發,缺乏正面意義。惡有惡報的結局很可能不是民間最早的版本,而是經過文人的修改。
絳竹🍒
11 years ago
有個版本的白賊七最後是被燒死的。QQ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我覺得故事串是有意為之的,結局若是惡有惡報反而讓人覺得失去些什麼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原始的民間版本感覺會更沒有邏輯和連貫性
絳竹🍒
11 years ago
民間版本大概都是編到哪兒講到哪兒,我覺得結構散漫,分成多篇連載都是挺正常的。
絳竹🍒
11 years ago
明代笑話經常在嘲弄身體有殘缺的人,像是跛子聾子瞎子,而且是完全沒有目的的捉弄。上述民間故事裡面捉弄市井小民的行為甚至不是損人以利己,而是損人亦不利己。有時候會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傷,甚至會出人命。
絳竹🍒
11 years ago
民間故事裡面的徐文長的形象和邱罔舍、白賊七稍有不同,因為原型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所以比起前二者少掉很多粗俗的葷段子,多了點「仗著小聰明使壞」的情節,例如巧作對聯騙吃騙喝。
絳竹🍒
11 years ago
老師提到青藤書屋重出了徐文長的民間傳說,但是把所有記述劣跡的都刪掉了,只留下智巧的或仗義的故事。對OOC零容忍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可是就是那些劣跡才能有效(?)的表現出這類故事的特點啊<<<
絳竹🍒
11 years ago
小時候看大陸出版的《故事大王》雜誌,有一則徐文長的軼聞我印象特別深刻。某位姓石的土財主喜歡附庸風雅,經常作詩填詞戲弄鄰里,有一天他看到一隻鳥死在院子裡的磚牆邊,就作了上聯「細羽家禽磚後死」,命令僕從和鄰人對下聯,沒有人對得上,正巧才子徐文長經過,就說:「我比不得先生大才,沒法出口成章,我就一字一字對吧。」所以他一字一字念了:「細對粗,羽對毛,家對野,禽對獸,磚對石,後對先,死對生。」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其實不忍說現在比較煩惱參考書目
絳竹🍒
11 years ago
我正在翻鹿鹿編的《中國民間故事》o<<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喔喔喔喔這段子,現在想想,我覺得是對土財主的嘲諷XD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嗚嗚嗚嗚我,我只剩回去上網找古哥聊聊這條路了(唉
絳竹🍒
11 years ago
這個算是比較正面的,是挑戰權勢,不是前面那種欺負弱小的。
絳竹🍒
11 years ago
我太晚去借書結果書都被借光O<<
JiangTsun_江樽
11 years ago
我之前也ry,書少又頗搶<<<
coliwang
11 years ago
感謝提示 利用技巧騙吃騙喝(吟詩作對)是我沒有發現的 但葷段子仍然有(從胡萬川整理出來的情節母題就看得出來) 我覺得造成三者間差別的 是後人在編輯故事的時候 由於一部分徐文長文人的形象(或者作為地方才子佳話的代表)所以徐文長故事除了有大部分與白賊七 邱罔舍相同的母題(mode)之外 多了一些平民百姓對機智者能夠秉持良知 主持公道的期待反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