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hFong
10 years ago
讀完幾本書覺得滿腔的話想說,不過還是先分享一些摘錄比較有效率些 書籍分別為:汪啓疆《山林野旅手札》、林夕《原來你非不快樂》、蔣勳《孤獨六講》。
latest #37
ZihFong
10 years ago
汪啓疆《山林野旅手札》:
ZihFong
10 years ago
「祖靈教導了耆老:要看見一切最真實的樣子,和你最真實的樣子。要對生命有好奇和善良,如山鷹、大熊、野豬、水鹿的心。僅取所足的心。——善良就是不存有貪婪、不多取的共享之心。」
ZihFong
10 years ago
「我們族人從祖先學習的語言裡,就沒有罵人的話。山是清潔的,喊聲也是。呼喚,清潔的。山會把回音帶回來。我們不能弄髒了山的耳朵和我們的聲音。」
「只有你們漢人,一邊罵人,一邊笑著臉孔。」
立即下載
ZihFong
10 years ago
「高貴的本質絕非出於知識,而出自於樸素和性情。」
「似乎是在距離文明愈遠的地方愈見真實,因之才保持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存在意義』,呈現那份貧窮中仍持有快樂和單純的淳厚。」
ZihFong
10 years ago
「讓我悲傷吧,我會自癒的。山上哪一隻傷獸不是自舔傷口,嚼食草藥。讓我在缺乏裡,更明白走向。」
ZihFong
10 years ago
臨時起意加映山林系列(未看完),陳列《永遠的山》:
ZihFong
10 years ago
「我一次又一次地在玉山頂來回走動,隱約體會著這一類的訊息,時而抬頭四顧巡逡,一邊再默默念起各個山峰的名字。一種對天地的戀慕情懷,一種臺灣故鄉的驕傲感,自我心深處汩汩流出,一次深似一次。」
ZihFong
10 years ago
「玉山頂的幾次經歷,在記憶中經過一長段時日之後,其實有一部分已經混淆起來了。那個高山世界裡所有的那些美麗或偉大的色彩和聲音,形狀和氣質,所有的那些我曾有過的感動或震撼,領會或省悟,最終能留存在心底裡的,大概也將會混合成單純的一種深深的懷念而已。」
ZihFong
10 years ago
林夕《原來你非不快樂》:
ZihFong
10 years ago
「在維持生存條件面前,收入與樂趣兼得,是少數人的福份,所以入行或選科,要在輸得起的時候為自己樂趣著想,流金歲月一過,很多人想認賠殺出已經太遲。」
ZihFong
10 years ago
「兩個人的相交,不可能永遠是一條平衡線,總在時近時遠的弧度中,有某段時期相濡以沫,有時兩忘於江湖。」
ZihFong
10 years ago
「很多人不容易放開大抵也只因為常常記得自己是誰誰誰,忘記了自己如何如何也只是一個人,因緣和合而在世上誕生的一種動物,先把自己看得輕一點,更重的傷害便得以卸力。」
「能夠輕如羽毛,自然最好。你是誰?你只是一根羽毛,有人拋棄你像拋棄一根羽毛,又有何奇怪。」
ZihFong
10 years ago
「總是在快樂過後,紅塵落定,才得到安樂,安樂的時候,才有機會在山腳,看見高處實在如何勝寒,想起一步一生的驚心動魄,照見安樂平和比快樂更快樂。」
ZihFong
10 years ago
蔣勳《孤獨六講》:
ZihFong
10 years ago
「生命裡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
ZihFong
10 years ago
「我想,青春的美是在於你決定除了青春之外,沒有任何東西了,也不管以後是不是繼續活著,是一種孤注一擲的揮霍。」
ZihFong
10 years ago
「準確的語言本身是一種弔詭,我們用各種方法使語言越來越準確,語言就喪失了應有的彈性。」
ZihFong
10 years ago
「當我說,解嚴以前沒有思維可言,很多朋友會說解嚴以前至少還有秩序,我不表認同,因為一個命令一個動作不叫秩序。秩序應該是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意見,但彼此尊重。harmo-nious,和諧。是源自於音樂的概念,將各種不同的聲音融合成最美的『和聲』(harmony),而不是只有一種聲音。」
ZihFong
10 years ago
新符號是思維的起點。
ZihFong
10 years ago
「孤獨的同義詞是出走,從群體、類別、規範裡走出去,需要對自我很誠實,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氣,才能走到群眾外圍,回看自身處境。」
ZihFong
10 years ago
「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
ZihFong
10 years ago
先到這兒(flower)
莫旋&DEES
10 years ago
林夕的這本之前也有看過/////不知是否香港人的關係[何] 個人也喜歡他以前的文章.但更鐘情於再近期一點的//// [比如是非疲勞.很有一種貼身的感受.還是應該說以前的書的優美度像芭蕾.有點抽象?<這樣說完誰會懂]
莫旋&DEES
10 years ago
蔣勳你說的這本沒看過但我其實只是想說....我很喜歡蔣勳的文筆[之前看過他2本微塵眾.還有再之前他寫的有關西方美術畫家的書....就是覺得....既輕鬆又有趣?<因為本人對紅樓夢原著實在...很一般.但看完他的書竟然會有一丁點興趣來, 他出的書真的不少,實在不知從何看起[每本都很有趣]
但.跟你說的孤獨六講又是不一樣的題目了呢XD; [逃走]
ZihFong
10 years ago
dees: 哇哇哇是莫旋呢!覺得這種筆記分享有人回應特別雀躍
ZihFong
10 years ago
林夕是因為同學的推薦我才真正接觸的,頭一本看得是《人情●世故》接著才是這本《原來你非不快樂》,其實如你所說的,我第一次閱讀的時候非~常難進入狀況,斷斷續續用了半年的時間看完才逐漸適應他的筆法甚至情有獨鍾!(相較起來我更喜歡《人情●世故》)
至於《是非疲勞》之前在書店看過,但礙於不能拆封所以就沒多研究,是打算先把手上借來的書看完再說XD
但目前看完了同學的庫存我應該會找新書來讀讀了~
ZihFong
10 years ago
至於我真正接觸蔣勳的動機其實是來自於一堂關於美學的課堂,老師要我們用一學期的時間去好好讀一個作者的作品,讀幾本算幾本,當時蔣勳有在老師開的清單裡頭,更再之前聽過他的朗讀詩印象極佳,因此選了他的作品研讀~
ZihFong
10 years ago
當時看的是《美的覺醒》、《天地有大美》,兩本都是在談論生活美學(應該可以這樣蓋括啦哈哈),讀得很愉快,深入淺出的解析了很多大小事物及美學,很有意思完全開發我對於美學的探討(之前都興致缺缺),我覺得他這方面的技巧(遊說功夫XD)很高深呢完全達到目標XD
ZihFong
10 years ago
《孤獨六講》的部分則是個意外,是好多年前在圖書館亂借的沒看完。雖然只是胡亂看了幾章但當時就很喜歡他對於「孤獨」的敘述。不久前又憶起,也算是吻合現下心境,所以決定買下收藏而有了這則分享。
ZihFong
10 years ago
我自己最近對蔣勳的《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頗感興趣的(很喜歡他的朗讀呢讓心很平靜),不過這可能就和個人信仰有關啦哈哈。其他的著作有翻過,但總覺得機緣未到呢,我看不了,也許再等等吧?
ZihFong
10 years ago
OH MY GOD 不小心回超多XDDD
莫旋&DEES
10 years ago
嗚啊/////[看到也有看這2位作者的朋友就會覺得很興奮XDDDD] 《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頗感興趣的+1!!!!!!! 這本也一直在我的書單中.但其實我沒聽過他朗讀過[所以當時還未能了解特別之處?]看到你這樣說就更想知道了@ @ 我沒有宗教的理由.但看到這類型的書都會很想看.[特別是如你所說的蔣勳的說法都很深入淺出.就是很有遊說的技能吧?XDDD]
莫旋&DEES
10 years ago
說起林夕,想起一次在網上看他一個小小的發言訪問.問他最討厭的節日.也很搞笑,一針見血也令人印象深刻.
ZihFong
10 years ago
我第一次聽的朗讀是這首詩<願>,不過找不到那版本了所以貼目前找到最清楚的!
蔣勳 - 願
ZihFong
10 years ago
然後這是《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的試聽~
【有鹿文化】蔣勳《微塵世界──蔣勳念誦金剛經》有聲書新書BV
ZihFong
10 years ago
也說不上原因,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很沉穩很平靜的聲音,時空背景條件都搭上了,於是很喜歡。
ZihFong
10 years ago
哈哈,林夕對於事物的論調很多時後都讓我大開眼界和發笑,真的就是一針見血X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