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認為,文學史寫到唐朝,再浪漫再不靠譜的揣測都可以被容忍,畢竟唐朝是這樣一個美麗到讓人懷疑是否真的存在過的時代。
可是這本書讓我無法忍受的正是這種「只要美就夠了」的氛圍。包括作者的文筆,考證態度,引用與申述的方式,隱隱透出的對舊注的不解與不屑,如此等等。
確實是一本美麗的書。可是硬傷太多。以致那些氾濫的、流轉的語言讓我非常非常不忍。覺得美麗的詞彙怎麼可以被這樣揮霍掉。
豆瓣有人寫過很毒的書評,我就不貼了(。)
吐幾點比較少被討論過的。
『我曾經提到過陳達,陳達的「勸世歌」很像唐詩。裏面的七言句是唐詩的結構:二、二、三,而且押韻,四個句子一韻。《春江花月夜》裏面的「春江潮水連海平」,就是二、二、三的句式。我們的語言模式中有沒有類似的感覺?答案是肯定的。當我們做某種引述時,常常會出現一個語言形式。當我說今年真是「風調雨順」的時候,《詩經》跑出來了。當我提到另外五個字的時候,漢樂府跑出來了。當我提到七個字的時候,唐詩跑出來了。』
所有時代的七言詩幾乎都是二二三。
唐詩是唐朝的詩的總稱,不是任何一種體裁的專利。
以及,雖然七言古詩與七言律詩確實是在唐朝才臻於成熟,但七言的形式最早最早在漢魏就出現了。
成例甚多。
『魏晉南北朝的一些人很可能在今天不被看重,但這些默默無聞的寂寞的少數人,是在做文學試驗的人。』
絳竹🍒
10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我只想說他們不是沒沒無聞,現在或許是,可是在唐朝不是。
魏晉詩人都是唐朝詩人的男神啊。而且絕對不是「少數人」,少數人無法完成漫長的文字試驗。尤其是南朝,傾盡國家與宮廷的力量耽溺在這些美麗的文字裡面,試圖提煉出純粹的、有光亮的文字。連蕭統這個不喜歡華麗衣服與華麗音樂的人,都編了一本《昭明文選》。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就是把自己置放在時間的洪流當中,看不到前面的人,也看不到後面的人。但前面不可能看不見古人——陳子昂前面有很多詩人,可是他為什麼會說「前不見古人」?比陳子昂小一點的李白與杜甫也快要誕生了,那他怎麼可以說「後無來者」?』
絳竹🍒
10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我覺得伯玉大概,要吐血了吧。到底誰有能力預見未來有哪些優秀詩人啊!!!!!!
他只是名氣大

對於本科系的大師都不出名感到悲哀
s124250505:我覺得拿自己比較熟悉的東西來比喻是正常的,對讀者而言或許也比較容易進入。可是對比喻的主體如果沒有至少一點點的熟悉,感覺就非常不對勁。
『我們讀唐詩時,能感受到那種快樂,是因為這一次自我真正跑了出來。李白是徹頭徹尾地面對自我。在他的詩裏面讀不到孩子、太太,甚至連朋友都很少,他描述他跟宇宙的對話:「五嶽尋仙不辭遠。」就是為了要成為仙人,在五個最有名的山裏跑來跑去。李白的詩裏面一直講他在找「仙」,「仙」是什麼?其實非常抽象,我覺得這個「仙」,是他一個完美的自我。只有走到山裏去,他才比較接近那個完美的自我。』
反正他就是只管著自己遊仙說玄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啦。怎麼不乾脆說他是石頭裡面迸出來的,或者是隨便哪座山裡的美麗山精。
我比較認同你說的紅樓夢。我們同學有一個人就是紅樓夢都沒自己看,只是狂聽蔣勳講紅樓夢,結果得到一堆主觀又過度藝術而且不符合原作線索的東西...
其實就我看破解達文西跟破解米開朗基羅,還有他的夢紅樓,我覺得蔣勳這個人不論碰什麼東西都只能在很淺的地方瞎說,而且只要充滿他自己的觀感,就會給人感覺到一種很潮很文青的FU,我認為只有學業不精想拿來陶冶性情的人才會喜歡他,有鑽研相關知識的人是不會喜歡他的書的
從佛教觀看不是不行,紅樓夢有很多暗合佛教觀的東西,可是像我同學提到蔣勳說寶釵是二流的之類的,這樣就不行了,因為曹雪芹在判詞裡,是把薛林並說的,可見紅樓夢並沒有黛尊釵卑,這事情是很有講究的
他可以自己喜歡林黛玉,但他不能讓沒有看過紅樓夢的人以為曹雪芹整本書都在幫林黛玉抬轎
我之前有看到一篇這個 同姐姐一樣的想法 蔣勳的紅樓夢我老是聽他在說賈寶玉的性啟蒙
絳竹🍒
10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我還沒聽過蔣勳說紅樓……現在萬念俱灰,覺得以後看到《OOO說XXX》之類的書名都回避一下好了(。
如果要辦紅樓講座,我覺得不能只有一個講師,每個人看紅樓的角度一定各有偏側,文學的,美學的,民俗學的,史學的,或者禪學的,這都沒關係,重要的是不要讓讀者和聽眾誤以為這些「一家之言」是絕對的、唯一的。
再轉貼一次這個:
歐麗娟老師談創作
『有人認為《蜀道難》是寫唐玄宗逃難到四川的故事,「問君西遊何時還」就好像問唐玄宗,你到西邊來什麼時候回去啊?我不喜歡這種解讀。一首詩有不同的層次,雖然這種解讀是最通行的,但我覺得李白關心的不是現實,而是在描述生命的流浪與自我放逐。』
重點不是你喜歡不喜歡,而是這種說法本身靠不靠譜啊啊啊啊啊
而且蔣勳後面還反覆引用此說表示他也很在意啊啊啊啊啊
『中國詩歌一直五就是五,七就是七,規格嚴整。《蜀道難》卻一直在變化。「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通常斷句在「難」,如果我斷句,不會斷在「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應該是一個連接,兩個「難」一起出現的時候,有更大的連轉性。』
詩歌句式的發展幾乎都是先有自然音節、先有雜言,而後才有整齊句式。
《蜀道難》並不是第一首雜言詩(不過可能是第一批「有意」以雜言創作的詩),漢樂府已有先例。
『杜甫好像永遠有一種寫格言的意圖,永遠想勸勉別人,所以他又寫道:「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他大概知道李白混在那個官場實在很痛苦,「匡山」就是廬山,杜甫很喜歡廬山,所以他說你過去在匡廬讀過書,其實在那邊終老是很好的,你為什麼不回到廬山來呢?』
絳竹🍒
10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雖然匡山在哪裡有很多種說法……
可是子美寫這首詩的時候太白早就棄官了啊!!!!!哪裡有在官場待得很痛苦之說????
『李白的作品與他所處的歷史與時間的關係不是那麼大,我們在讀李白的《將進酒》或《蜀道難》時,不會感覺到李白的詩與歷史之間有密切的關係。當然他會有一個現實環境的背景,比如說我們猜測《蜀道難》可能是以唐玄宗到四川去為背景。可是李白在創作過程中,會把事件抽離掉。』
說來說去還是只有逃難一說啊。
『「租稅從何出?」這種句子已經不像詩了。我在年輕的時候不喜歡杜甫,那個年齡很容易「為賦新詞強說愁」,總是希望句子要像詩,所以不太容易懂杜甫。到某一個年齡,會感覺到有杜甫這樣的詩人,真是非常驚人。他關心人遠勝過關心詩,這個句子才可以這樣大膽地出來,他根本覺得詩好不好不是那麼重要。』
說子美不關心詩句的好壞真的不曉得是捧他還是黑他……
『我不鼓勵大家去讀那些有關李商隱詩句的注解,越注解離本意越遠。有時候我跟學生說,我很喜歡李商隱。他們問讀哪一個版本的注解,我說讀王爾德吧。我覺得王爾德是注解李商隱最好的版本,一個在英國,一個在西安,一個在九世紀,一個在十九世紀,可是他們彷彿是同一個人,因為他們關注的內容是那麼相似。』
絳竹🍒
10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前幾樓的細節偏誤幾乎都是「純知識性」的,在特定脈絡之下也不是全錯,只是以偏概全而已。
可是看到這條我真的沒辦法忍。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觀點,所有觀點從提出到被接受都有一段過程,「姑存一說」、「聊備一家之言」之類看似簡單的肯定,背後都是數載寒窗的辛勤,經過很多很多討論與驗證的結果。
就算這個結果不符合你的審美理想也不能夠輕易地,把所有過程都否定掉。
前面說的「蠱惑」不完全是個負向的詞。甚至感性氾濫者如我,其實非常願意被美麗的東西蠱惑。可是一個人總不能對自己言論的影響力毫無所知。
如果一個煉丹師傅意圖說服別人「煉丹術是真的存在」,至少得保護信眾的安全、警告他有些有毒的丹藥是不能吃的,哪些藥適合他的體質,哪些可能不適合。這是最基本的責任。
她说,蒋勋是“半粒安眠药”,“听了很宁静,就能睡着”。贪恋林青霞美貌的我于是读了两本蒋勋的书,读罢掩卷,突然想,不知道林青霞知不知道,在上海话的范畴里,“吃药”还有另一层意思——受骗上当。
這段害我笑慘(欸)
來源一直覺得他很主觀,可是考據歷史可以弄成這樣本身也很玄妙了(抹臉
看蔣勳的書常常想用年譜或其他磚頭書糊他一臉(
蜀道難解釋成這樣不能忍(。
以前歷史老師向我們推薦蔣勳的時候只說「他聲音很好聽」……然後,就開始聊蔣勳和林懷民的基情了

不涉及任何知識性問題(ryy
絳竹🍒
10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Nevicata:
不行看到這篇的結尾我眼前出現了地下電台賣藥大叔的形象XD我錯了我不該打那個煉丹術的比方的(正在寫道教史的期末報告有點被洗腦)你什麼時候有了他有在考據歷史的錯覺(。)
M_Melody: 就……完全可以理解看過的書記岔了混在一起的狀況,可是寫講稿之前難道不需要再查一遍嗎真是個大忙人 [捏]
是說當初聽到蔣勳和張曉風是好朋友時驚訝了一下(ry)
被洛陽鏟挖出來驚了一下,原來編輯內容會重新TAG人想起在看到張大春那篇回到唐朝讀李白後我已經對寫文學的搞考據萬念俱灰了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M_Melody: 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編輯會重新TAG人XDD我只是強迫症的改幾個標點,但我把這串放到自介裡面了,本於良心好像應該補幾首詩例來證明他是錯的(……)
另外最近看到《品味唐詩》出版了,放出的試閱似乎跟這本沒有差很多?所以我懷疑是繁簡
或者封面不同而已,等圖書館進貨再借來比較←
我現在只求張大春不要在歷史作品裡面亂加私貨了……他出原創詩集我一定買啊啊啊!!!
不要傷害從《春燈公子》就入坑的腦粉好嗎
支持張大春出詩集+1
小說就小說,為什麼要包裝成論文誤人子弟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我覺得張大春非常清楚自己寫的是小說(在座談裡他說過「這麼不像小說的小說都能出版了,你們年輕人還有什麼好怕的」,還有類似「其實看起來像真的的部份都是我編的」)但是這本書從行銷到相關活動的策劃(包含那些談唐詩的演講和座談會)都塑造了一種「來啊我們來談文學史啊」的氣氛。並且這種氣氛還是他默許的(……)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所以我完全不知道他想幹什麼……
中文學界目前還好像沒有這本書的長篇書評,本來我很期待鍾曉陽或王德威來寫的……
我的檔案夾裡有個excel是想一句一句找出他所有原創詩,但是到現在還沒考完(。)
比較明顯的例子有兩個,開卷那首七律「終始連綿盡一朝」,張大春在某個論壇以「吳欽友」的筆名發表過;而《騎羊子歌》在《春燈公子》中,是儒行品的題品詩,裡面有句「吾輩非今兼妒古,疑他李杜笑屈父」,但是在盛唐的時候李杜還沒並稱,所以放到這本的時候這句改成「王謝」,其他句則一字未改(ry